游客
题文

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

(1)将一块一头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放在桌面上,在长木板的另一端固定打点计时器.
(2)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跨过定滑轮连接小车和钩码.
(3)把小车拉到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接通电源,从静止开始释放小车,得到一条纸带.
(4)关闭电源,通过分析小车位移与速度的变化关系来研究外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下图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点O为纸带上的起始点,A、B、C是纸带的三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均有4个点未画出,利用刻度尺测得A、B、C到O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所用交变电源的频率为50Hz,问:

(1)打B点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B=__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本实验中,若钩码下落高度为h1时外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W0,则当钩码下落h2时,外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__    。(用h1、h2、W0表示)

科目 物理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为双缝干涉实验示意图,已知SS1=SS2。当Sλ=0.6μm的单色光源时,恰在屏上P点处形成第三级暗条纹,则S1S2P点的路程差△s=m;当S换用另一单色光源时,在P点处恰形成第三级亮条纹(中央亮纹为第0级亮条纹),则这一光源的波长λ= m

一质量为10 g的子弹以200 m/s的水平速度射入一个质量为190 g的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块,射入以后子弹留在木块中,则子弹和木块的共同速度为m/s,若子弹与木块间的平均作用力为1000 N,则子弹打入木块的深度为m。

一同学拿着底部穿孔、每秒滴两滴水的饮料瓶测试自己的行走速度(如图7所
示)。测出地下各水迹间的距离分别为SAB=100.1cm、SBC=121.4cm,SCD=142.9cm,SDE=164.2cm。分析地下的水迹可知该同学在AE段做运动,经过C点时的速度为m/s。

如图6虚线为一匀强电场的等势面。一带负电微粒从A点沿图中直线在竖直平面内运动到B点,不计空气阻力,此过程中粒子电势能,动能。(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汽车的质量为m、额定功率P,在水平路面上受到的摩擦阻力为f,则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的最大速度为;速度为v时(还在加速)的加速度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