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的国家是 , 该国居民中白种人占一半以上, 种人占40%左右。
(2)填出图中字母和序号所代表地理事物的名称:
海洋:A 。地形区:B , C 。
城市:① ,② ,③是 ;
河流:⑤ 。
(3)该国北部覆盖着世界面积最大的 。它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一直被世人瞩目。
(4)简洁概括该国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5)该国融合了不同的文化,下列有关说法不属于该国的是( )
A.狂欢节原是欧洲天主教的节日,后来传到该国 |
B.桑巴舞是该国的一张名片 |
C.在该国有著名的“三道”,即民间的茶道、花道和书道 |
D.足球是该国人文化生活的主流,无论是海滩还是城市的街头巷尾,都有人踢球 |
读下图我国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填写地理事物名称:
大洋:A;海湾:B;半岛:C。
国家:①,②,③,④,⑤,⑥。
读下图我国部分区域图,回答:邻国:①,②;
简称:③,④;
临海:⑤;
海峡:⑥。
读“2006—2011年中国(除台湾省外)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时间(年) |
1764 |
1840 |
1949 |
1982 |
1990 |
2000 |
人口(亿) |
2.1 |
4.1 |
5.4 |
10.3 |
11.6 |
12.95 |
我国所拥有的各项自然资源总量,很多都居世界前列,但按人口平均计算,每人占有的数量就不多了。巨大的人口数给社会的治安、交通、住房、医疗、环境等诸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困难。
(1)图示的柱状图和折线图中,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是图。
(2)人口自然增长率=率—死亡率。2011年,我国(除台湾省外)总人口达到亿人(保留2位小数),自然增长率为‰。
(3)2006—2011年间,我国人口总数呈趋势,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趋势。
(4)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自1764年至1949年,我国人口增长了_____亿,增长缓慢;自1949年至2000年,我国人口增长了_____亿,分析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二说明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如:(任意列举一点)。因此我国政府把实行_______________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读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及有关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19分)
(1)在四大地理单元中,主要位于季风区的是地区和地区。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山脉)—— (河流)一线。
(3)北方地区的甲地与南方地区的乙地相比,冬季气温较低的是地,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甲地与丙地相比,年降水量较少的是地,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4)北方地区的甲地与南方地区的乙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地。主要受降水量的影响,北方地区的耕地以为主,南方地区的耕地以为主。
(5)丙地气候资料能反映出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由东向西干湿程度不同,自然景观呈现由草原——荒漠的变化。
(6)夏季气温最低的是地区,本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级阶梯上。
(7)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请将下列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与其所在的地理单元对应,将字母代号填在表格中。
A.“小桥、流水、人家” |
B.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华北平原广种棉花 |
C.畜牧业发达,主要牧区为内蒙古牧区和新疆牧区 |
D.当地藏族同胞穿衣时喜欢只穿一只衣袖,而把上身的一半袒露在外 |
北方地区 |
南方地区 |
西北地区 |
青藏地区 |
读中国的疆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最北端位于约53°N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端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其纬度约为,南北相距5500千米。在地球的“五带”中,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_______带、少部分在带。
(2)我国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经度约为,最西端位于帕米尔高原,最东端与最西端经度相差约度。当我国(最东端、最西端)旭日东升时,(最东端、最西端)却繁星满天。
(3)我国陆地面积约为______万平方千米。
(4)由于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大陆与最大的大洋——洋之间,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使大部分地区一年内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5)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__________(海洋或陆地)。请在左图中用箭头标出夏季风的风向。
(6)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等(任意写出两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等(任意写出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