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有关内容,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的提出者是施莱登和施旺 |
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并认为它们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核膜 |
C.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 |
D.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
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不断发生着物质交换,生物体内也在不断地发生着物质交换,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示意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乙图中的D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 |
B.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是甲图中的B |
C.人体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A增加导致组织水肿 |
D.在因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 |
酶、激素、抗体是人体内重要的物质。下图所示的是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2、3、4分别表示蛋白质、激素、抗体 |
B.能产生3的细胞一定能产生4 |
C.能产生4的细胞一定能产生1 |
D.物质1可存在于内环境中 |
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是基因表达的结果。下图中甲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乙为物质A的某一片断,丙为乙指导合成的C物质的片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丙:—甲硫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
(可能用到的密码子:甲硫氨酸AUG脯氨酸CCU、CCA、CCC、CCG苏氨酸ACU、ACC、ACA、ACG甘氨酸 GGU、GGA、GGG、GGC缬氨酸 GUU、GUC、GUA、GUG)
A.若用含有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培养细菌,一段时间后,将15N会出现在甲图的A物质中
B.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亲子代间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甲图中①过程实现的,这一过程发生于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
C.在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发生①过程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
D.丙是以乙的α链为模板指导合成的,最终使乙中的遗传信息体现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
植物的光合作用受C02浓度、温度与光照强度的影响。下图为在一定浓度的C02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某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线粒体。 |
B.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是5mg/100 cm2叶·小时。 |
C.在一昼夜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c点光照下11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l00 cm2叶片一昼夜中C02的净吸收量为45mg。 |
D.若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若将温度提高到30 ℃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则曲线图中b点将右移,c点下移。 |
甲图表示某植物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正确的是()
A.图乙中a、b两点的生长素浓度应大于10-8 (mol/L) |
B.丙图A段产生生长素,只能向B段极性运输而不能横向运输 |
C.甲、乙图示都说明了植物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
D.某小组在探究促进扦插生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时,预设了I、Ⅱ两个浓度,结果都没有生根,建议该小组在I、Ⅱ两浓度之间设置梯度浓度,即可找到促进扦插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