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予友武林王子丹麓,手订《今世说》一书,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予受而读之,自清兴以来名臣硕辅,下逮岩穴之士、章句之儒,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其详慎不惮烦如是。
(节选自严允肇《掖今世说业序》)用斜线“/冶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5 处)
《世说新语》的作者是摇银摇。
根据材料,概括《今世说》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5~7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季氏将伐颛臾》)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冉有、季路见于孔子见:拜见,谒见 |
B.则将焉用彼相矣相: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
C.固而近于费固:顽固 |
D.既来之,则安之来:使……来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B.何以伐为?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C.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
D.且在邦域之中矣且尔言过矣 |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A.申之以孝悌之义 | B.是社稷之臣也 |
C.何为其然也 | D.蚓无爪牙之利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若知贤而俞弗立,则是不忠而惑主也。以臣愚意,不若诛之。”胡亥听而系蒙毅于代。前已囚蒙恬于阳周。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
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昔周成王初立,未离襁褓,周公旦负王以朝,卒定天下。及成王有病甚殆,公旦自揃①其爪以沈于河,曰:‘王未有识,是旦执事。有罪殃,旦受其不祥。’乃书而藏之记府,可谓信矣。及王能治国,有贼臣言:‘周公旦欲为乱久矣,王若不备,必有大事。’王乃大怒,周公旦走而奔于楚。成王观于记府,得周公旦沈书,乃流涕曰:‘孰谓周公旦欲为乱乎!’杀言之者而反周公旦。故周书曰‘必参而伍之’。今恬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乱,内陵之道也。夫成王失而复振则卒昌;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而不悔,身死则国亡。臣故曰过可振而谏可觉也。察于参伍,上圣之法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
注:①揃:剪。下列各组中,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自齐事秦昭王事:侍奉 |
B.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将:带领 |
C.求其罪过求:追求 |
D.其势足以倍畔倍畔:背叛 |
下列各组中全都表现蒙恬对秦的“忠信”的一组是()C
① 攻齐,大破之② 北逐戎狄,收河南
③ 筑长城,延袤万余里④ 若知贤而俞弗立,则是不忠而惑主也
⑤ 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自知必死而守义
⑥ 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
A.①②④⑥ | B.①③⑤⑥ | C.①②③⑤ | D.①③④⑤ |
下列各项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A.蒙恬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后来因为战功显赫,得到始皇的信任。 |
B.蒙恬和他的弟弟因为赵高设计陷害,最终蒙冤丧命。下 |
C.蒙恬向秦二世使者解释自己的冤情,表明自己的忠心,但使者并不为所动。 |
D.蒙恬的死说明了秦朝的统治已经非常的黑暗,蒙恬太过于愚忠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吴良,定远人。初名国兴,赐名良。与弟祯俱以勇略闻。从太祖起濠梁,并为帐前先锋。良能没水侦探,祯每易服为间谍。张士诚兵据秦望山,良攻夺之,遂克江阴。即命为指挥使守之。
时士诚全据吴,跨淮东、浙西,兵食足。江阴当其要冲,枕大江,扼南北襟喉,士诚数以金帛飨将士,窥衅。太祖谕良曰:“江阴,我东南屏蔽,汝约束士卒,毋外交,毋纳逋逃,毋贪小利,毋与争锋,惟保境安民而已。”良奉命惟谨,备御修饬。以败敌功,进枢密院判官。士诚大举兵来寇,艨艟蔽江,其将苏同佥驻君山,指画进兵。良遣弟祯出北门与战,而潜遣元帅王子明帅壮士驰出南门。合击,大败之,俘斩甚众。敌宵遁。寻复寇常州,良遣兵从间道歼其援兵于无锡。当是时,太祖数自将争江、楚上流,与陈友谅角,大军屡出,金陵空虚。士诚不敢北出侵尺寸地,以良在江阴为屏蔽也。
良仁恕俭约,声色货利无所好。夜宿城楼,枕戈达旦。训将练兵,常如寇至。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兴学宫,立社学。大开屯田,均徭省赋。在境十年,封疆宴然。太祖尝召良,劳之曰:“吴院判保障一方,功甚大,车马珠玉不足旌其劳。吾其无东顾忧矣!”命学士宋濂等为诗文美之,仍遣还镇。寻大发兵取淮东,克泰州。士诚兵复出马驮沙,侵镇江。巨舰数百,溯江而上。良戒严以待。太祖亲督大军御之。士诚兵遁,追至浮子门。良出兵夹击,获卒二千。太祖诣江阴劳军,周巡壁垒,叹曰:“良,今之吴起也!”洪武三年进都督同知,封江阴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五年,广西蛮叛,良出靖州讨之。数月,收潭溪,开太平,歼清洞、崖山之众于铜关铁寨。诸蛮皆震慑,内附,粤西遂平。十二年齐王封青州王妃良女也遂命良往建王府十四年卒于青年五十八赠江国公谥襄烈
(节选自《明史•吴良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汝约束士卒,毋外交约束:管束 |
B.寻复寇常州寇:侵犯 |
C.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延:召见 |
D.在境十年,封疆宴然宴然:安定太平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毋与争锋与陈友谅角 |
B.并为帐前先锋命学士宋濂等为诗文美之 |
C.与弟祯俱以勇略闻以良在江阴为屏蔽也 |
D.其将苏同佥驻君山吾其无东顾忧矣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吴良有“勇略”的一项是()(3分)
①能没水侦探②潜遣元帅王子明帅壮士驰出南门
③奉命惟谨,备御修饬④出兵夹击,获卒二千
⑤士诚兵遁,追至浮子门⑥遣兵从间道歼其援兵于无锡
A.①②⑤ | B.②③④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阴为军事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吴良在担任江阴指挥使时,奉太祖命休整防备,不主动出击。 |
B.太祖对吴良评价甚高,认为他在保障一方安定上功劳很大,让宋濂等人写诗文赞美他。 |
C.吴良在担任都督同知期间,不仅枕戈达旦,训将练兵,而且还兴办学校,大开屯田,因此深受太祖欣赏。 |
D.在平定广西蛮族叛乱时,吴良仅用数月时间,就剿清了叛军,其他各蛮族深为震慑,纷纷归附。 |
断句和翻译。
(1)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十二年齐王封青州王妃良女也遂命良往建王府十四年卒于青年五十八赠江国公谥襄烈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士诚数以金帛飨将士,窥衅。
②太祖诣江阴劳军,周巡壁垒,叹曰:“良,今之吴起也!”
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完成4-7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陈丞相世家》)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捐:捐献 |
B.久之,汉王患之患:担忧 |
C.行功爵邑,重之爵:封爵 |
D.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宰:治理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善,陈孺子之为宰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B.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C.①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②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
D.①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②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
D.亚夫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①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译:②“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襚吊之。
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必悉众迫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以前后功擢建节尉。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贼不敢逼,于是来降。
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
后上书称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选自《新唐书·秦琼传》,有删改)
【注】①襚:向死者赠衣被。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遁:撤军 |
B.即斩关纳外兵纳:容纳 |
C.策其马谢世充谢:告别 |
D.走宋金刚于介休走:使……走,击退 |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秦琼勇武过人、战功赫赫的一组是()
①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
②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
③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④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
⑤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
⑥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
A.①④⑤ | B.②④⑥ | C.①③⑤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他们奋勇杀敌,最终大败卢明月。 |
B.几经辗转,秦琼被李密任命为帐内骠骑。有一次李密在作战中中箭,坠于马下,这时追兵又到了,幸亏秦琼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 |
C.秦琼英勇善战,战功赫赫,他所侍奉的主子如来护儿、李密、唐高祖、秦王均十分看重他。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因此他才改投在唐高祖门下。 |
D.秦琼在军队中长大,经历了两百多次战争,累官进爵,多次受封赏。后来秦琼上书称病,要求隐退,去世后他的灵柩葬在皇帝的陵墓旁。 |
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玉帛乎! (3分)
译:
(2)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