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自然世界是由纯粹的自然事实和事件所构成,在人的因素介入之前由盲目的自然力量所支配。在人的因素介入之后,自然世界事实上成了马克思所说的“人化的自然”,在自然界中可以随处发现人类价值实践的痕迹。但是,人类主体性实践在这里所能达到的程度和范围同样受着自然规律的制约。社会世界是在自然世界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一个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事实、事件和价值所构成的,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社会躯体、语言、规范、组织、机构、活动等。在这些要素中,是社会价值规范而不是那些社会事实和事件构成了社会世界的核心。区别各种不同类型社会事实和事件的标准不是外在可观察特征,而是贯穿于其中的活动主体的价值要求。价值要素是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的分水岭。人文世界是在社会世界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一个世界,或者说是在社会世界之中所建立起来的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由一系列对社会价值规范及其实践的总体性反思活动及其产品、组织、制度、符号等所构成。简而言之,是由社会“价值”以及对这种价值进行总体反思和体验而形成的“意义”所构成。但是,在人文世界里,意义取代价值成为核心要素。价值及价值实践在人文世界里只不过是主体用来进行总体反思和体验的材料。人文世界究其根源而言是一个人“意义”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人的“价值世界”或人的“自然世界”,具有强烈的历史性、个体性和主观性。“人的问题”不能笼统的说成是人文世界的问题,因为“人的问题”既可能是一个有关人的事实性问题,也可能是一个有关人的价值性问题,而真正与人文世界相关的问题是人生的意义性问题。
(选自石中英著《只是转型与教育改革》,有删改)下面对“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的理解,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自然世界”在没有人类介入之前由纯粹盲目的自然力量支配,当出现人类实践痕迹之后,则受人类价值规范制约,成为“人化的自然”。 |
B.“自然世界”是“社会世界”得以建立的基础,因此,自然规律在“社会世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与它在“自然世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相同。 |
C.“自然世界”自身并无价值追求可言,而在“社会世界”中,社会价值规范则是社会世界的核心。 |
D.“求价意志”是“社会世界”的实质,求真意志、求权意志、求爱意志并非社会世界中的人类追求。 |
下列言行属于该文所说“人文世界”范畴的一项是
A.李先生发现超市多收了他一元钱,便花十元钱打车回去理论。他说:“我就是要较这个真儿,值!” |
B.朱峰同学当选学生会主席后,发表感言说:“感谢同学们给了我这个服务师生、施展才华的机会。我一定努力工作,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
C.漂亮姐姐一心想嫁个白马王子,她说:“我就是想找个配得上我的人。” |
D.魏越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到边远山区支教多年。他说:“在这里我才实现了真正的价值。” |
下面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价值”与“意义”分别是区分“自然世界”与“社会世界”,“社会世界”与“人文世界”的关键词。 |
B.“人文世界”是人在“社会世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强烈的历史性、个体性和主观性,因此“人文世界”即“人的世界”。 |
C.人类介入“自然世界”,构建“社会世界”和“人文世界”,是人类改造自然,实现社会价值,完善人生意义的过程。 |
D.“人文世界”体现出人类对人生价值的体验与反思,因此人文教育在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中都应占有重要地位。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华传统的生态智慧
潘岳
①中华传统不仅在价值理念上以天人合一为诉求,而且具有一系列的制度设计与之相匹配,更是深入到了广大群众几千年的生活实践,对于解决当前的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县有很强的针对性。100多年来,中国始终在向西方学习,走西方传统工业文明道路。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果,但西方100多年的环境污染也在中国30年间集中地体现出来。中国不能延续老牌工业帝国的旧模式,必须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西方工业文明和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
②西方工业文明有其自身的特征和规律,比如以获取利润为动力,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价值,以现代资本主义体系为制度,以建立在工商业和金融业上的城市为载体,等等。它带来了巨大财富,也用尽了一切手段把发达国家的阶段、经济、社会矛盾转移出去。几百年后,人们发现,什么危机都能转移,惟有环境危机转移不了。因为气候危机一来,飓风不光袭击东南亚,也袭击新奥尔良;海水上涨不光会淹掉南太平洋小岛,也会淹掉纽约。
③面对西方工业文明所产生的内在困境,各国一部分政治精英与学者已开始全面研究世界文明和古老家教中的生态智慧,试图从中寻找摆脱困境的路径。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西方有识之士又将目光转向东方和中国。
④中华民族是有特殊性的,其最大特殊性在于它是全世界惟一以国家形态传承,而又同根、同文、同种延续几千年的民族。其文化理念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其伦理与制度充满着这种深刻的生态智慧,其生活方式实践着这种深刻的生态智慧,其历史传统延续着这种深刻的生态智慧。
⑤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释道三家,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即中庸、和谐、包容。这套文化体系不光有伦理准则,更有一系列政治制度与生活实践,比如大一统的文官制度、科举制度、乡绅制度、教育制度等,它一贯倡导有序、平衡、包容、协调,这正是中华民族延续至今不灭的根本原因。当然它们有缺陷,不然当初不会导致革命。
⑥一些人认为,中华民族文化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它的物质基础已被全面推翻,其价值观并不适用于今天的工业化社会,这是错误的想法。中华传统的核心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价值观在现实制度和生活中就具体落实为一个“度”字。“度”就是分寸,就是节制,就是礼数,就是平衡,就是和谐。“度”是一种从容回旋的空间,是一种进退有余的艺术,是一种节制合适的平衡,是一种立身达人的智慧。概言之,“度”不仅是中国人的政治智慧,也是中国人的生活智慧,更是中国生态智慧的凝练表达。
⑦这种智慧不光存在于圣贤典籍中,还通过家族和礼仪牢牢地在基层社会中扎下了根,这也是中华传统伟大的一点。在传统社会中,大到国家制度、施政方针,小到士农工商、琴棋书画,古代圣贤典籍中四书五经的大道和世俗官民生活中的小道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如治家之道、茶道、商道、剑道、酒道、弈道、医道、药道、江湖道等。
⑧所谓道,就是精神,就是原则,就是境界。上连天道自然,下通人伦日用。不追求物质享受的最大化,而是追求生命之美和人生意境,使得生态文明中的日常生活超越了现实的功利追求。这些生活实践看似涓涓细流,却共同汇成了生态文明所需要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这种从容有度的生活方式通过节制人的无限欲望,追求充实饱满的精神世界,能够纠正西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消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重重迷雾。
⑨东西方文明在几千年前惊人相似地同时崛起,又在几千年后惊人相似地会师,会师在哪里?会师在生态文明的平台上。中华传统文明虽然是农业文明时期的产物,但具有普世价值,更能够进行现代的创造性转化。尤其是在生态方面,因为中华传统不仅在价值理念上以天人合一为诉求,而且具有一系列的制度设计与之相匹配,更是深入到了广大群众几千年的生活实践,对于解决当前的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下列各项,有关“中华传统的生态智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有独特的文化体,倡导有序、平衡、包容、协调的生态智慧,这是中华民族延续至今不灭的原因之一。 |
B.中华传统文化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农业文明的核心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在现实制度和生活中都有体现。 |
C.从容回旋、进退有余、节制合适、立身达人,这种中国人的生态智慧自古以来牢牢地在基层社会中扎下了根。 |
D.上连天道自然,下通人伦日用,不追求物质享受的最大化,超越现实的功利追求,追求充实饱满的精神境界。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方工业文明带来了巨大财富,也用尽了一切手段把发达国家的阶级、经济和社会矛盾转移出去,但也产生了内在困境。 |
B.在儒释道的共同作用下,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这套文化体系既有伦理准则,更有政治制度与生活实践。 |
C.中华传统的生态智慧,所追求的生命之美和人生意境,倡导现代人摒弃一切物质享受和欲望,从容有度、精神饱满地生活。 |
D.中华传统文明是农业文明时期的产物,但其具有普世价值,对于解决当前的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
为解决当今世界的,作者认为中华传统生态智慧中蕴含着超越现实功利追求的,要在现实中去落实,则要讲求。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写给妈妈王春鸣
① 我常常想象,母亲像我这个年纪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她36岁的时候,我已经上中学了。我从来没有见过她年轻的样子,因为,从我出生,她就是一个母亲了。印象中她总是弓着身子在一台老式脚踩的缝纫机跟前,绣帐沿,绣枕头,绣牡丹和鸳鸯。我犯了错误,就站在她的缝纫机跟前给她训,她看也不看我,不停地换线,牡丹花的叶子,就渐渐从鹅黄到浅绿到墨色了。
②她都训我些什么呢?温文的她实在不会说恶毒的话,也没有上过几年学,说不出一套套的大道理来。只是说,你怎么又考七十几呢?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像我这样过苦日子。
③我心说你的日子苦什么,天天绣着这么美丽的花,又不用做数学。一个水池一头放水一头进水,放水慢,进水快,这样几小时水池能装满水。这么浪费的应用题,我每天都要遇到,又哪里如绣一只蝴蝶来得有趣呢!
④所以每每遭到训话,我都虚情假意地皱着眉头,装出悲哀和沉重的样子,握着我实在拿不出手的试卷站在她的缝纫机前面,神游太虚,看着墙上母女俩晃动的影子,根本听不见她说了些什么。
⑤直到她用略高的声音喊一句:“听到没有?”我才一惊,立立正,“听到了!”立刻飞奔出去玩了。
⑥我现在有点后悔,当时怎么一次都没有听全妈妈的训话,就让她的教育失败了。我连大学都考不取。她为此流过多少眼泪我不知道。只记得有一次她训完之后又问我:“听到了没有?”我一惊一乍地立立正,说,听到了。
⑦正准备开溜,她又多问了一句:“你听到什么了?”
⑧我当然什么也没听到。
⑨她就趴在绣花绷子上哭了,那块布是浅粉色的,被她哭出了好几个深粉色的大圆点,一支牵牛花已经绣好,正在往里嵌金丝银线。起初我很想趁她哭的时候,扯一段银线来玩。可是她太伤心了,以至于我也跟着伤心起来,眼泪扑簌扑簌往下掉,发誓说我以后不这样了。那时爸爸在外地工作,不经常回来,也许她哭着哭着就想爸爸了。因为我哭着哭着也想爸爸了。想爸爸回来的样子,他的黑色人造革包挂在自行车龙头上,脚一踮就停在了家门口,我正把自己缠在晒着的花生藤里玩。爸爸看见了,说,胜玉,你买了一头小猪?我连忙顶着一头的枯叶子站起来,哈哈大笑着,说,爸爸,是我呀!
⑩许多年过去了,我读到一句诗:你召唤我成为女儿,我追随你成为母亲。对那个年轻的妈妈的思念,于是铺天盖地而来。那时候,我怎么就没有好好看过妈妈呢?她长了第一根白发,她开始得上胃病,那都是在有了我以后的事啊,可是我都没在意过。有时候我在镜子里看自己,希望找到年轻时妈妈的容颜,可是她说不像。即使我穿上她的衣服,那些旧的,家织的,她自己缝制的衣服,她还是摇头。
⑾我的人生轨迹,难道没有一点和她重叠、交合的地方?还是她不希望我像她那样?
⑿就这样,我在一个远离她的地方思念着她,窗外下着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她要生日了,六十岁的本命年,一只额头上布满皱纹的生病的虎。即使她将头发全染黑了,穿上爸爸给她买的红衣服,还是掩饰不住她的衰老。我想在淘宝上给她买一辆老式的缝纫机,她说要蝴蝶牌或者飞人牌的,以前实在没有钱,只能用熊猫牌的。填送货地址的时候我发现我忘了妈妈的地址,那个生养我的乡下的地址。第①段画线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虚情假意”的表达效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本文分析错误的一项()
A.文章第⑤段、第⑥段都出现了“听到了”,文字相同,表达的作用却不尽相同。 |
B.母亲“趴在绣花绷子上哭了”,就是因为 “我”不懂事、不听话。 |
C.“你召唤我成为女儿,我追随你成为母亲”成为“我”情感的触媒,让“我”追忆反思曾经的过往。 |
D.全文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愧疚之情。 |
本文一开始就写了小时候“我”与母亲的冲突,其作用是
文章第⑨段有人认为是“累赘之笔”,有人认为是“神来之笔”,你对此作何评价。(4分
文章最后一句话在平实叙述中戛然而止却意味深长。请联系全文,赏析其写作特点及效果。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17 分)
“微小时代”里的城市文学新转型叶祝弟
①纵览2013年,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登上荧幕,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下,网络媒介时代的《小时代》赢得了不错的票房,但是也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小时代》中的物质化的生活态度和方式,连对之持宽容态度的王安忆也觉得这种以物判人的奇怪现象,可能会被将来的文学史注意到。面对咄咄逼人的消费写作,王安忆有意隐藏了自己的价值判断,有一些各行其道、互不干涉的意味。但是,从另外一个维度上讲,王安忆的《众声喧哗》和郭敬明的《小时代》,一个是纯文学的路数,一个是类型写作的路数,却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包抄过来,共同指向了今天的文化现实———转型之中国正进入了一个众声喧哗的小时代。
② 从艺术水准来看,《小时代》确实乏善可陈,充其量是一部类型片,但是《小时代》的出现似乎宣示了一个时代预言:我们正进入一个奠基于个人主义之上的无边的消费主义、精致的物质主义、价值的虚无主义的小时代。不仅如此,随着微信、微博在青年人生活中的流行,并日益成为不可替代的通讯工具乃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个体化、群落化、亚风格化的小时代、微时代已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③ 小时代、微时代的到来,与崇高、理想等有关的那些坚固的东西也许真的从此烟消云散了。对大时代的每一次回望,都是一次告别的聚会。这个小时代的到来,对小说的意义在于,在充满着复杂的流动性的转型中国,小说家对时代的整体性把握将越来越不可能,史诗这种传统的农耕文明的写作方式将有可能被封入历史的库房中,任何想从整体上对这个时代命名的企图和冲动将不得不最终沦为可笑的堂·吉诃德。
④ 但是,这也给写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既然把握大的时代已经不可能,那么写出生活的小,让自己的感官的触角摩挲城市的每一寸肌肤,进入深入到城市的内部的肌理里,仔细打量将那些被大而化之、整齐划一的大时代所遮蔽的现代人生活中的小,让文学真正回到它的本源———文学是人学,文学应关注个体在此岸世界的存在,关注那些与个体生命存在有关的尊严、自由及其异化问题,关注与真诚、美好、恐惧、颤栗、焦虑、敬畏等等与文学和人有关的基本问题。对于今天的城市作家来说,做一个本雅明笔下的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⑤ 与小时代相对应的是一种小叙事的方式,小说叙述越来越呈现为一种地方性知识,通过现象学的还原,在时间和空间交错的叙述中,呈现出城市内部的复杂性、差异性和丰富性。城市不再是铁板一块,也不仅仅是作为与乡村及其伦理相对应的另类的存在;它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奏和理路,有着自己丰富的复杂性,而这种复杂性即是从城市内部生长出来的,也是在城市和乡村的碰撞、城市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交流中延展出来的。展现这种丰富的复杂性,就是在呈现这样一种小时代。相比上一代或者上几代城市作家而言,以夏商、张怡微、路内为代表的上海作家,已经自觉与传统的城市书写方式拉开了距离,开始将目光投向已经被标签化、脸谱化的城市内部的丰富的复杂性,除了革命上海、洋场上海、传奇上海、魔幻上海、怀旧上海这些标签,对于生活在城乡结合部、主城区之外的那些更年轻的一代作家而言,南京路、淮海路固然是上海,田林、六里桥、嘉定也是上海,只不过是被大历史下被遮蔽的小叙事。
⑥ 我们正进入一个物质空前繁荣、社会矛盾凸显、精神裂变的文明转型时代,从美学上审视这个时代,它正呈现出一种灰美学的趣味。与以崇高、宏大叙事、整体划一、昂扬向上为总体特征的前期共和国美学相比,灰美学是一种处于过渡状态中的美学,它是诸多矛盾的集合体,在升腾中下坠、在流动中凝滞、在怀疑中坚守、在清醒中焦虑、在破坏中创新。它是转型期中国人生存状态的表征———充满着破坏性、不确定性,泥沙俱下,又生机勃勃;承载历史的重荷,又找不到未来的路。
⑦ 在这样一个新的时期里,城市文学作家们将重新思考个人与城市的关系,真正寻求到最适合城市人的生存状态的表达方式,重构城市的现代精神。不仅如此,文学应该与这个狂飙突进的时代保持适当的距离,而城市文学更应该需要时间的积淀。
——选自《文汇读书周报》2014年2月14日第①段中“消费写作”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第②段能否删掉?为什么?
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到第 ④ 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接续上海二三十年代新感觉派开创的城市叙事传统
在小时代中回望大时代,让小和大在对话中走向一种间性的写作
③在光怪陆离的都市中做一个漫游者、闲逛者、勘察者
④城市文学的死胡同也许会获得曲径通幽的例外收获
⑤不失为一种可能的写作策略
A.④②①③⑤ | B.③②①④⑤ | C.④①③⑤② | D.③①②⑤④ |
第⑤段列举了夏商、张怡微、路内为代表的上海作家,其用意是。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王安忆对郭敬明的《小时代》持否定的态度。 |
B.微时代的到来,会使崇高、理想等有关的那些坚固的东西从此烟消云散。 |
C.小时代时期的年轻作家比传统作家更关注生活中的小,关注生活中的个体。 |
D.灰美学是转型期中国人生存状态的表征,因其破坏性、不确定性而使人找不到未来的路。 |
综观全文,“微小时代”带给文学的影响有哪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画门类中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从宋代到清代,传承将近千年,其样式与风貌,在历代大师手中演变多端,美不胜收,是中国绘画史上无可替代的瑰宝。
然而传统工笔花鸟画的描绘、赏鉴及收藏,大致适宜于悠然闲适的农业文明时代。其精练的美学意蕴、风雅的玩赏价值以及高度成熟的人文积淀,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毕竟不可强求了。因此,当代工笔花鸟画虽然在图式与技法上丰富多彩,但我们很难从中追慕它在中国古典文化中曾经有过的神采,尤其难以承袭花鸟画背后渊源深厚的文化底蕴。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难免在延续图式及技巧的一面多有用心,而不易兼顾花鸟画创作极为重要的内在涵养。于是,我们难以回避的问题是:这一高度精美的画种有可能在不断地重复中,渐渐趋于庸俗的、艺匠式的、应酬应景的装饰性手艺。所以,重新审视、领会并着重探寻历代花鸟画经典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最成熟、最高贵、最华美的两宋花鸟画传统,对提升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内在气质与品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绘画自宋以来的精神渊源,离不开释家与道家静观无为、心领神会的思想传统。在宏观上,宋代的山水画达到道家精神的空前发挥;在微观上,花鸟画则处处渗透着佛家注重内省的喜悦,并与儒家的现世思想发生微妙的交接,兼具感官认知与积极入世的特质。犹可注意的是,宋人的花鸟画培育了极其精确细致的观察精神,奠定了古人称之为“状物”,今人称之为“写实”的创作美学。我们在宋代花鸟画的任何作品中,都会为古人参透造物、摹写精确的眼力与笔力所折服。
承袭隋唐绘画雄大灿烂的风格,北宋在山水画领域拓展出宏伟崇高境界的同时,又以花鸟画作为宫廷绘画的主脉,形成了高贵的院体画风格,将宫廷生活的奢华富贵,形诸名花异草。北宋花鸟画最为神奇的奥妙,是将大千世界生生不息的生命形态,不露痕迹地转化为无与伦比的绘画形态,这一转化的神功,是世界美术史难以破解的奇迹。而在花鸟形态的精准捕捉中,两宋花鸟画刻画功夫的“酷似”与“毕肖”,为植物与动物注入灵妙的神性与温暖的人性,更为花鸟画赋予了纯净的诗意。这种鬼斧神工与性灵教养的兼备,既是宋人的集体禀赋,也不能不归功于先秦时代即已发萌的伟大自然观及丰富的思想遗产。其化育所及,以至两宋近三百年的绘画史造就了世界上最奢侈、最富有贵族气息的宫廷绘画,理所当然地使花鸟画成为独立的画科,再加上几代宫廷画师倾注了无穷智慧,精工巧作,于是成就了工笔花鸟画这一独步世界绘画史的奇葩。
(节选自2012年12月17日《中国艺术报》)关于宋代花鸟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花鸟画兼具感官认知与积极入世的特质,其中渗透着佛家注重内省的喜悦,并与儒家的现世思想微妙交接。 |
B.宋代花鸟画培育了极其精确细致的观察精神,其作品无不显示着古人参透造物、摹写精确的眼力与笔力。 |
C.宋代花鸟画追求“酷似”与“毕肖”的风格,为植物与动物注入了神性与人性,赋予了作品纯净的诗意。 |
D.宋代花鸟画把成熟、高贵、华美的花鸟画传统推向了极致,探寻其文化内涵,对当代花鸟画的创作有重要意义。 |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描述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画门类中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是中国绘画史无可替代的瑰宝,目的是照应第四段。 |
B.第二段着重提出重新审视、领会并着重探寻历代花鸟画经典的文化内涵的中心论点,并为引出下文第三、四段服务。 |
C.第三段着重论述宋人的花鸟画培育了极其精确细致的观察精神,奠定了古称“状物”今称“写实”的创作美学这一分论点。 |
D.第四段先分析北宋以花鸟画作为宫廷绘画的主脉形成高贵的院体画风格,再重点论述北宋花鸟画最为神奇的奥妙所在,与第三段形成对比。 |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在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中,画家只用心于延续图式及技巧的一面,而不去兼顾极为重要的内在涵养。 |
B.在画家们不断地重复中,工笔花鸟画这一高度精美的画种在当代沦为庸俗的、艺匠式的、应酬应景的装饰性手艺。 |
C.北宋的山水画和花鸟画继承了隋唐绘画雄大灿烂的风格,前者拓展出宏伟崇高的境界,后者则形成了高贵的院体画风格。 |
D.北宋花鸟画最为神奇的奥秘,是用“状物”“写实”这一神功不露痕迹地将大千世界的生命形态转化为绘画形态。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庙祭祀的文化意义
刘续兵
祭祀文化是传统礼乐文明的丰富内涵之一,祭礼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天地、先祖、君师。文庙祭祀所采用的礼仪称为“释奠礼”,是传统社会的“国之要典”,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蕴含着重要的文化信息。
祭祀活动根据对象不同一般可分为血缘性祭祀与非血缘性祭祀。血缘性祭祀更多的是出于亲情,非血缘性祭祀则更多的具有社会文化的意义。
最初孔门弟子对孔子的“祭祀”是模仿祭祖活动而来,但又超越了一般的亲情,开创了祭祀史上的一大变革,为其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祭祀老师。局限于孔门弟子之间的“祭孔”,因之具有了“血缘性”与“非血缘性”并行的特征,使得文化传承与亲情延续的意味同时存在。将“师”纳入祭祀对象,成为中国文化“尊师重教”的重要标志。这种祭祀老师的模式,因为儒家的推扬而延续下来并成为一种传统。
从文庙从祀制度的变革中,可以发现儒学本身的学术、信仰变化。唐代贞观年间,左丘明等22人配享孔庙,显然与当时崇尚汉唐经学的风气有联系。随着理学的兴起,周敦颐、张载、朱熹等六人被尊为“先贤”,这无疑是理学道统观的直接体现。至清代,增祀诸儒中又出现了以王夫之、黄宗羲等为代表的“行道之儒”,他们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形势密切关联。从祀诸儒的选择和晋升,均需受到官方的认可与节制。
历代统治者不厌其烦地兴建文庙、祭祀孔子,并非尊孔子为教主,立文庙为教堂,而是着眼于其现实的政治目的与文化道统的确立。孔子并不像老子被道教化身为神,文庙祭祀强调的是孔子的文化贡献,尤其是其为人类所制定的纲常伦理、道德教化。然而,从另一角度看,儒学在历史上却又确实起到了宗教的某些作用。文庙祭祀虽不能完全等同于宗教活动,却无疑蕴含着宗教的意义,发挥了宗教的部分功能。儒学与其他的宗教不同在于,它是一种信仰,而不是一种完全神学的宗教。
文庙祭祀是士人感受群体优越性和文化价值的一条重要渠道。如果能够进入文庙从祀,将证明其得到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不少人梦寐以求死后能够进入文庙从祀,一些大儒的门人后学也积极推动其宗师进入文庙,为自己和其学派争得一份殊荣。文庙祭祀与经典的诠释、科举制度的推行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共同奠定了士人对于儒学和孔子的信仰。这种信仰尽管没有发展成为一种制度化的宗教,但其对于古人“安身立命”的功能,完全可以与宗教相仿佛。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是儒家优秀分子对于自身信仰和使命的自觉表达。
历代重视文庙祭祀,当然首先在于尊重作为伟大思想家的孔子本人,尊重以孔子为代表的历代圣哲贤儒,同时,更是尊重以孔子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恐怕才是文庙祭祀的本质意义所在。
(选自2013年03月2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关于“文庙祭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庙祭祀是我国历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所采用的礼仪称为“释奠礼”,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天地、先祖、君师。 |
B.文庙祭祀最初来源于孔门弟子的祭祖活动,但对孔子的祭祀又不仅仅是出于亲情,更多的是具有文化传承的意义。 |
C.文庙祭祀的对象,除了祭祀孔子以外,还祭祀儒家历代先贤圣哲,体现了随时代和社会变化而变化的特点。 |
D.文庙祭祀和宗教活动完全不同,它不是尊孔子为教主,立文庙为教堂,而是着眼于政治目的与文化道统的确立。 |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论述祭祀文化的内涵,第二段论述祭祀的类型,都为引出下文论述文庙祭祀做铺垫。 |
B.第三、四段着重承上,论述文庙从祭祀老师开始形成传统,到祀诸儒的选择和晋升均需受到官方的认可与节制。 |
C.第五、六段重点论述了文庙祭祀是中国历代传统知识分子实现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 |
D.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括,它点明、强调了作者的观点:文庙祭祀就是对孔子之道的尊崇。 |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在传统礼乐文明的丰富内涵中,祭祀文化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蕴含着重要的文化信息。 |
B.文庙祭祀能够延续下来并成为一种传统,除了儒家的推扬外,也与历代统治者的大力推动有重要关系。 |
C.孔子虽然不像老子被道教化身为神,但历史上儒学却无疑蕴含着宗教的思想,发挥了宗教的部分功能。 |
D.文庙祭祀是传统社会的“国之要典”,很多人渴望能到文庙参与祭祀,主要是为了证明其得到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