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5·广东·34⑵】某实验小组研究两个未知元件X和Y的伏安特性,使用的器材包括电压表(内阻约为3kΩ)、电流表(内阻约为1Ω)、定值电阻等。
 
①使用多用电表粗测元件X的电阻。选择“×1”欧姆档测量,示数如图(a)所示,读数为     Ω。据此应选择图中的        (填“b”或“c”)电路进行实验。
②连接所选电路,闭合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左向右滑动,电流表的示数逐渐       (填“增大”或“减小”);依次记录电流及相应的电压;将元件X换成元件Y,重复实验。
    
③图(a)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U-I图线,由图可判断元件      (填“X”或“Y”)是非线性元件。
④该小组还借助X和Y中的线性元件和阻值R=21Ω的定值电阻,测量待测电池组的电动势E和电阻r,如图(b)所示。闭合S1和S2,电压表读数为3.00V;断开S2,读数为1.00V,利用图(a)可算得E=    V,r=     Ω(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视电压表为理想电压表)。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得到如图一段纸带,测得AB=7.65cm,BC=9.17cm。已知交流电频率是50Hz,则打B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如果实验测出的重力加速度值比公认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实验时,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如下图所示,在纸带上确定出A 、B 、C 、D 、E 、F 、G 共7 个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 。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每隔0.10s 测一次速度,计算出打下各计数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如表中所示:

(1)将表中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2)由图像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m/s2(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给出了下列器材中,
A.打点计时器 B.天平C.低压交流电源
D.低压直流电源 E.细绳和纸带F.钩码和小车
G.秒表 H.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所缺的器材有____________多余的器材有(填序号)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Δv/Δt算出小车加速度的方法是比较合理的。
B.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处理数据作v-t图时,所描直线必须经过每一个点。
D.打点计时器是计时仪器,每0.1S打一个点。

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测物体瞬时速度的实验,其装置如下图所示。在小车上固定挡光片,使挡光片的前端与车头齐平、将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轨道侧面,垫高轨道的一端。小明同学将小车从该端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获得了如下几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不同的挡光片
通过光电门的时间(s)
速度(
第一次
I
0.23044
0.347
第二次

0.17464
0.344
第三次

0.11662
0.343
第四次

0.05850
0.342


则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四个挡光片中,挡光片I的宽度最小
②四个挡光片中,挡光片Ⅳ的宽度最小
③四次实验中,第一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④四次实验中,第四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F、G为相邻的记数点,相邻记数点的时间间隔T =0.1s.

(1)计算运动物体在E、F点的瞬时速度(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各个点
B
C
D
E
F
v/ m•s-1
0.165
0.214
0.263


(2)在坐标系中作出小车的v-t图线.

(3)由图线得到小车的加速度为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