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 |
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
C.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
D.元素a 、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 |
将pH=3的盐酸a L分别与下列三种溶液混合后,混合液均呈中性:
①1×10-3 mol·L-1的氨水b L
②c(OH-)=1×10-3 mol·L-1的氨水c L
③c(OH-)=1×10-3 mol·L-1的Ba(OH)2溶液d L
其中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
A.b>a=d>c | B.a=b>c>d |
C.a=b>d>c | D.c>a=d>b |
在t℃时,某NaOH稀溶液中,c(H+)=10-a mol/L,c(OH-)=10-b mol/L,已知a+b=13,则在该温度下,将100 mL 0.10 mol/L的稀硫酸与100 mL 0.40 mol/L的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为(已知:忽略混合时体积的变化;lg2=0.30;lg3=0.48)()
A.11.52 | B.11.70 |
C.11.82 | D.12.00 |
t℃时,水的离子积为Kw,该温度下混合可溶性一元酸HA和一元碱BOH。以下说法可确认混合后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pH=7 | B.c(A—) + c(OH—) = c(H+) + c(B+) |
C.c(A—) = c(B+) | D.c(OH—) =![]() |
为了区别五瓶无色溶液:HC1、A1C13、Ba(NO3)2、NaC1、Na2CO3,四位学生都没有用酒精灯,三位学生另用了试剂(甲另用了酚酞试剂、乙另用了NaOH溶液、丙另用了紫色石蕊试液),丁没有另用任何试剂,其中操作步骤一定最少的是()
A.甲和丙 | B.乙 | C.乙和丙 | D.丁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33.6 L 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1.5NA |
B.pH均为5的NH4Cl和NaHSO4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数目均为10-5NA |
C.在1L 0.1 mol·L-1 CuSO4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 NA |
D.某密闭容器盛有0.1molN2和0.3molI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