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成为XBXbY的甲,其父色盲、母表现正常。下列分析中可能性较大的是
①甲母减数第一次分裂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次级卵母细胞
②甲母减数第二次分裂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卵细胞
③甲父减数第一次分裂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次级精母细胞
④甲父减数第二次分裂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精细胞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某农科所通过如图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
B.四倍体YYyyRRrr的花药离体培养后形成的植株高度不育 |
C.a、c过程都需要使用秋水仙素作用于萌发的种子 |
D.通过b过程获得yyRR,需要进行不断的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
一对等位基因经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形成的DNA片断长度存在差异,凝胶电泳分离酶切后的DNA片段,与探针杂交后可显示出不同的带谱。根据该特性,就能将它作为标记定位在基因组的某一位置上。现有一对夫妇生了四个儿女,其中1号性状特殊(如下图),由此可推知这四个儿女的基因型(用D、d表示)正确的是
A.1号为XdXd B.2号为XDY C.3号为XDXd D.4号为DD
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下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判断显性性状和纯合子分别为
杂交组合 |
子代表现型及数量 |
甲(顶生)×乙(腋生) |
101腋生,99顶生 |
甲(顶生)×丙(腋生) |
198腋生,201顶生 |
甲(顶生)×丁(腋生) |
全为腋生 |
A.顶生;甲、乙 B.腋生;甲、丁 C.顶生;丙、丁 D.腋生;甲、丙
已知玉米有色籽粒对无色籽粒是显性。现将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确切的是
A.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
B.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三种 |
C.测交后的有色籽粒玉米植株若自交则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
D.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