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卷.29)一些细菌能借助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抵御外来入侵者,而其自身的基因组DNA经预先修饰能躲避限制酶的降解。下列在动物体内发生的过程中,与上述细菌行为相似的是( )
| A.巨噬细胞内溶酶体杀灭病原体 |
| B.T细胞受抗原刺激分泌淋巴因子 |
| C.组织液中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
| D.疫苗诱导机体产生对病原体的免疫 |
如右图所示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
| B.在B到C的变化过程中,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 |
| C.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
| D.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 |
在光裸的岩石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的现象是
| A.地衣使土壤中有机物增多 | |
B.有机物越丰富,土壤的通气性越差![]() |
C.微生物随有机物增加而增加 |
| D.灌木容易得到阳光而取代草本植物 |
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试管号 |
I |
Ⅱ |
Ⅲ |
Ⅳ |
||||
培养液 体积(mL) |
10 |
5 |
10 |
5 |
||||
|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
10 |
5 |
5 |
10
|
埃及斑蚊是传
播某种传染病的媒介。某地区在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数量减少了99%,但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斑蚊。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A.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 |
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 身的抗药性 |
C.原来的斑蚊种 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 |
| D.第一年的斑蚊种群没有基因突变 |
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
| B.体液①中含有激素、血红蛋白、尿素、CO2等物质 |
| C.O2浓度最高、最低处分别是①、② |
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 乳酸进入①中,①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