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每小题6分,共24分)
(1)(-
-
)×(-24)
(2)
(3)
(4)
如图,已知 是 的直径, 为 上(异于 、 一点, 的切线 与 的延长线交于点 ; 为 上一点, 的延长线交 于点 , 为 上一点且 , 的延长线交 于点 .
(1)求证: ;
(2)若 、 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根,求 的长;
(3)若 , ,求 的长.
小明想要测量学校食堂和食堂正前方一棵树的高度,他从食堂楼底 处出发,向前走3米到达 处,测得树顶端 的仰角为 ,他又继续走下台阶到达 处,测得树的顶端 的仰角是 ,再继续向前走到大树底 处,测得食堂楼顶 的仰角为 .已知点离地面的高度 米, ,且 、 、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1)求树 的高度;
(2)求食堂 的高度.
关于 的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2)设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 、 ,存不存在这样的实数 ,使得 ?若存在,求出这样的 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的值从不等式组 的整数解中选取.
学校数学兴趣小组利用机器人开展数学活动.
在相距150个单位长度的直线跑道 上,机器人甲从端点 出发,匀速往返于端点 、 之间,机器人乙同时从端点 出发,以大于甲的速度匀速往返于端点 、 之间.他们到达端点后立即转身折返,用时忽略不计.
兴趣小组成员探究这两个机器人迎面相遇的情况,这里的”迎面相遇“包括面对面相遇、在端点处相遇这两种.
(观察)
①观察图1,若这两个机器人第一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 之间的距离为30个单位长度,则他们第二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 之间的距离为 个单位长度;
②若这两个机器人第一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 之间的距离为40个单位长度,则他们第二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 之间的距离为 个单位长度;
(发现)
设这两个机器人第一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 之间的距离为 个单位长度,他们第二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 之间的距离为 个单位长度.兴趣小组成员发现了 与 的函数关系,并画出了部分函数图象(线段 ,不包括点 ,如图2所示).
① ;
②分别求出各部分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并在图2中补全函数图象;
(拓展)
设这两个机器人第一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 之间的距离为 个单位长度,他们第三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 之间的距离为 个单位长度.
若这两个机器人第三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 之间的距离 不超过60个单位长度,则他们第一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 之间的距离 的取值范围是 .(直接写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