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江苏政治)材料一:假设2013年、2014年我国商品1和商品2出口价格与国外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
出口价格(美元) |
国外需求量(万件) |
||
2013年 |
2014年 |
2013年 |
2014年 |
|
商品1 |
100 |
50 |
35 |
42 |
商品2 |
160 |
120 |
20 |
30 |
材料二:劳动密集型商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是我国出口商品中的两类。目前,我国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但面临着比以往更加激烈的竞争;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起步较晚,其产品竞争力相对较弱。因此,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劳动密集型商品国外需求量对出口价格变化的敏感程 度较弱,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的敏感程度较强,其他条件不变。 根据材料一,请分别计算从2013年到2014年,当商品1、商品2出口价格变动1% 所引起的各自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依据材料二,结合上述假设及计算结果,请分别判断商品1和商品2可能的类别;在下图中用直线分别画出它们的需求曲线示意图。(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清楚画图)
(2)结合材料,说明如何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某校时政学习小组以“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感悟我国的民主政治进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1)请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阐述我国解决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的经济学依据。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决定的形成过程是如何做到“科学民主决策”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6月,来自农业部的消息称:目前,全国夏粮收获过九成。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和专家分析,今年冬小麦继续增产,单产创历史新高,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在高起点上实现“十一连丰”,为全年粮食生产创出好的开局,意义重大。也有人担忧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建议应做到既丰“产”又丰“收”,真正让农民受益。
请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请阐述夏粮“十一连丰”的重大意义。
(2)运用《多变的价格》观点,谈谈应怎样做到使农民既丰“产”又丰“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3月5日至1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上代表们认真听取和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同时,会议期间,代表们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连线公民,就体制改革、反腐败、房价、教育、医改、收入分配等百姓最为关心的热门话题听取公民的意见和建议。
材料是如何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3月22日至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同法国总统奥朗德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回顾中法建交50年的成就经验,规划未来两国关系发展。习近平强调,只要中法携起手来,必将能够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成就一番大事业,开创新的光明前景。
请用《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知识回答:
(1)中法应怎样携起手来开创新的光明前景?
材料二:应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4年3月31日至4月1日访问欧盟总部。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对欧盟总部进行访问。习近平同范龙佩举行会谈时强调,要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欧关系,将中欧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结合起来,共同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为中欧合作注入新动力,为世界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请用《国际组织》知识回答:
(2)请谈谈中国在对待国际组织上所持的态度。
(3)请分析倡导中欧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结合起来的理由。
材料三:美国政界女强人、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接受媒体采访时表态: “当然,我希望美利坚合众国也尽快出现一名女领导人,为此,我将尽我所能。不过我仍然不知道那将是不是我。”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7%的美国民众支持希拉里参加总统大选,认为她将在2016年的总统选举中获胜。半数以上受访的民主党人士和独立派人士表示,他们会在民主党的初选中投票支持希拉里,而另外一名民主党热门候选人--副总统拜登的支持率只有10%。 在美国大选重要的摇摆州宾夕法尼亚州,希拉里目前的支持率领先所有的来自共和党的竞争对手。
请用《美国的政治制度》知识回答:
(4)在美国,要赢得总统选举应从哪些方面努力?
(5)请比较法国与美国在总统制方面的异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由某卫视强力打造的大型励志节目《中国好声音》红遍大江南北。该节目是在国外某节目基础上,按照中华文化审美特征进行了改造。节目在讲述中国人故事、情感和梦想的过程中,嫁接并渗透了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取向,传递着可贵的励志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力量。该节目真实、真诚、善意、善良、美丽、美好,给那些锲而不舍、追逐梦想的人以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精彩好看的同时,也传递了“正能量”。
材料二:正如《中国好声音》,越来越多叫好又叫座的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的优秀节目不断涌现。但也有不少胡编故事情节、复制陈旧生活甚至低级庸俗只为吸引公众眼球等质量低劣的电视作品。盲目跟风、盲目追求收视率的短视做法,严重危害我国电视媒体的良性竞争和可持续发展。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文化改革与发展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方针。如何能继续独辟蹊径、创新制胜将是电视节目制作人下一个要征服的课题。
(1)《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创作为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提供了哪些有益启示?
(2)结合材料二,指出“文化改革与发展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唯物辩证法依据。
(3)根据材料二,请你运用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就电视节目制作人如何“征服下一个课题”提一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