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5年北京卷)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

①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关系生产的客观联系
②将节气智慧融入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③顺应自然节律,对自然的征服         
④在实践中获得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20年,有人在一个狼群中发现了两个女童,她们怕水、火和光,每晚都像狼一样引颈长嚎,对他人不感兴趣、没有感情。科学研究发现“狼孩”没有意识,“狼孩”现象佐证了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C.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生活能力都是能改变的
D.人在社会活动中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体力和情感

在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错误的是
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③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意识活动有利于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④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一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明朝诗人钱宰在《拟古》中写道:“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下列与诗中哲理相近的是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太阳每天都会升起,而太阳每天又都是新的

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为“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找到了确切的科学依据。“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

A.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D.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的飞跃

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客体与主体的关系
C.客观与主观的关系 D.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