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信息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国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1)材料一中,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什么?反映了清廷官员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使臣把持态度的国内背景。
材料二 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2)材料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试从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必须认识到,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和尊严。
——摘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3)材料三中,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斗争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4)综上,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可影响国家外交地位的变化?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革命出现过两次严重的挫折,据此完成:
(1)比较说明两次挫折发生的基本原因。
(2)中国共产党为挽救危机分别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3)试分析两次挫折共同的历史教训。
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期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形势,概括说明列强侵华的特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下图是1927年5 月前后的中国形势图。解读此图,
可从如下几个角度设问命题:
(1)此图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政治格局?
(2)图中政治局势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图中的政治局势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在某个具体的历史情势中,要求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而由于这共同的目标,在革命发展的某个阶段上,中国民族市民层、小市民层与中国无产者的联合成为必要。
材料二:当时国民党已不是一个纯粹资产阶级政党。……已加入不少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以孙中山为首的广东国民政府,当时并不禁止劳工运动,而且取消了治安警察条例与压迫罢工刑律,表现对民主政治的拥护。国民党同意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并且允许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内外组织群众,领导群众斗争。
———张闻天《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
材料三:只要国民党在客观上实行正确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就应当在民族革命战线的一切运动中支持它。但是,中国共产党绝对不能与它合并,也不能在这些运动中卷起自己原来的旗帜。
———《共产国际执委特别会议》
材料四:(他认为)中共的一切工作应当归国民党,一切工作应该集中到国民党。
材料五:(他们)认为工人应该在自己的政党旗帜之下参加民族革命,若加入资产阶级性质的国民党组织,便不免有混乱无产阶级思想的危险。
———张闻天《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国共两党合作的前提、条件、基础各是什么?
(2)比较材料三、四、五,指出其中含有错误观点的材料,并说明其实质。
阅读下列材料:
北魏前期,地方官吏不论政绩优劣,一律任期六年,而且没有俸禄。这就使得当时的吏治非常混乱,各级官员贪污的现象相当严重。官吏的贪污不仅影响北魏的财政收入,同时也加深了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
请完成: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针对该问题,北魏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