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苏卷历史8)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年代 |
进口火柴(万罗) |
新厂数 |
厂均资本额(万元) |
1914 |
2383.58 |
10 |
4.92 |
1915 |
2097.34 |
9 |
3.30 |
1916 |
2062.07 |
4 |
1.42 |
1917 |
1559.43 |
8 |
5.47 |
1918 |
1334.08 |
3 |
0.66 |
1920 |
848.43 |
23 |
9.67 |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20世纪五十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这直接说明【】
A.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
B.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 |
C.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自觉性提高 |
D.人类政治文明往往领先于文化水平而发展 |
造成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基础的变化 | B.生活习惯的变化 |
C.价值取向的变化 | D.公民素质的变化 |
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
下列事件曾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重大影响的是【】
①鸦片战争②辛亥革命 ③新中国成立 ④改革开放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读对外开放示意图(局部)(见下图),最早设置经济特区的有【】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④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