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海卷历史35)某同学为写历史小论文设计了下侧提纲,据此判断这篇论文的主题是( )

| A.能源革命与人类生活 |
| B.物质文明与环境问题 |
| C.科学进步与征服自然 |
| D.工业革命与社会转型 |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
|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
|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
|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
按下列对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①“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②“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③“共争青岛归,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④“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 A.①③④② | B.③②①④ | C.②③④① | D.①②④③ |
近代一位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这反映出
| A.领事裁判权 | B.片面最惠国待遇 | C.居住及租地权 | D.“门户开放”政策 |
“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至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大臣等员公馆,大清官员亦宜协同襄办。……待大英钦差公馆眷属、随员人等,或有越礼欺藐等情弊,该犯由地方官从严惩办。——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1858年),天津。”上述材料表明
| A.华夷秩序的传统外交体制解体 | B.列强控制北京,设立使馆区 |
| C.停止了外国领事的司法裁判权 | D.于北京设租界,由各国共管 |
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 A.获得军费赔偿 |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
| C.在华开设工厂 |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