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联系全诗,简要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
本诗在写景上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两种简要赏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寒[注]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
[注]本诗作于宋高宗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
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
[南宋]张辑
江头观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长流,惟有鱼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请就词的上阕,简要分析词人“愁”的具体内容。
词的下阕“惟有鱼竿明月上瓜洲”一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
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晓至湖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
(选自《清诗选》)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早 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首联作者采用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梅花什么样的秉性?
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你觉得是“数枝”好还是“一枝”好,并说明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