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的树
张抗抗
①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②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
③坐在我的书桌前,一树浓阴收入眼底。从春到秋,由晨至昏,任是着意的或是不经意抬头,终是满眼的赏心悦目。
④那树想必已生长了多年。我们还没有搬来的时候,它就站立在这里了。或许,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它就已成为一棵树了。就因为它的缘故,我们曾真心希望能拥有这个单元的一扇窗。后来果真如愿,我们从此天夭享受着它的清凉与恬静,很是满足,很觉幸福。
⑤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拉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精神为之一振,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⑥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洋槐开花的日子,是我们的槐花节。
⑦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许轻松。
⑧夏日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颤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⑨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⑩洋槐给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被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他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么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⑾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权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枝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通读全篇,请简要概括洋槐树四季的特点。
试从一个角度分析第⑤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文章在第11节写到喜鹊和乌鸦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你认为在提醒什么?
作者在第③节中写到“从春到秋,由晨至昏”,却没有提到冬和黑夜。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说明文阅读
 让塑料成环境之友
 ①现代生活离不开塑料,它体轻、防水、价廉,是包装的首选材料。但如众所知,生产普通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等稳定物质及少量添加剂,而以这些原料生产的塑料制品不易分解,给周围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 
   ②据法国蒙彼利埃农业与环境工程小组的专家介绍,为解决塑料制品给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问题,近年来,法国科学家和国际同行合作,一直试图研制和完善各种可生物降解塑料。但就目前而言,世界各国生产的可生物降解塑料所使用的原料不一,有的含有纤维素,有的含有淀粉和人造聚合物,还有的含有亚麻、大麻、椰子壳等天然纤维。然而,不管怎样,这些所谓的可生物降解塑料都不能被100%地完全降解,而且降解程度和降解所需时间均与周围温度、湿度、土质等有直接关系。 
   ③法国专家表示,他们的研究目标是生产能够完全变成农肥的可降解塑料。但是,即便如此,由于这些塑料的成本比普通塑料高出2到3倍,除了用于农业薄膜外,可生物降解塑料在短期内还不能完全取代普通塑料。这就需要研究经焚烧处理后不对空气造成污染的塑料,并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④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法国市场上销售和使用的塑料袋基本上是可以焚烧的,即燃烧后不产生或产生较少有害气体的塑料袋。但是,这些塑料制品体积大,重量轻,给焚烧处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为此,法国各有关部门经常通过各种途径号召人们重复多次使用同一塑料袋。与此同时,法国各报刊和新闻媒体也经常刊载和播出一些有关塑料的基本常识,告诫人们随地乱扔塑料袋的各种危害和塑料回收的重要意义。如法国《费加罗》报最近报道,法国人每小时平均消耗100万只塑料袋和大量的农用塑料薄膜。在法国,塑料垃圾已经占到家庭垃圾重量的11%,体积的30%。 
   ⑤在法国著名连锁超市“家乐福”的塑料包装袋上,醒目地画着一个大灯泡,上面写着:请不要随地乱扔此袋;如果把它放进垃圾箱得到回炉后,它产生的能源可以使一只60瓦特的灯泡照明10分钟。在包装袋的另一侧,又这样写道:在我们的商店里,这个袋子为您提供包装服务;回到家,它能作为您的垃圾袋;最后,您可以把它放到垃圾袋里,让它转化成其它能源。 
   ⑥一个普通塑料袋产生的能源可以供一只60瓦特的灯泡照明10分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看见这句话,恐怕没人再把它随地乱扔。如果再知道塑料垃圾已经占到全法国家庭垃圾体积的30%,恐怕谁也不会再把还能继续使用的塑料袋轻易随便丢弃。 
 ⑦如今,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问题。法国这种科教结合,全民动员的方法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选自《科普之友》2011年第10期,有改动)传统塑料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为了解决塑料制品给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问题,法国人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第③段“除了用于农业薄膜外,可生物降解塑料在短期内还不能完全取代普通塑料”一句中划线的“完全”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如何“让塑料成为环境之友”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除了本文介绍的方法以外,你还有哪些好的想法或做法呢?请列举出两条。
阅读方英文的《太阳语》一文,完成小题。
 ①我的书房处在一个大深坑里的一排二层砖楼的底层中间。这排房子东西走向,阴暗潮湿,又由于地势低,所以底层的居民多半都患上了关节炎。尤其是四周的楼房冲天而起之后,这排房子几乎再也见不到阳光了。这样倒也有个好处:门庭冷落,安静自在,是个读书写作的绝佳境地。
 ②早点过后,走进书房,读一读,写一写,自以为没有比这更快活的事了。累了乏了,就喝口茶,抬头看窗外的楼群,和那逼仄的一线天空。一天早晨,我正写到艰难处,文思枯竭,满心焦虑,窗纱里忽然穿进一束强烈的光芒,如探照灯般绕来绕去,把个宁静的斗室弄得一片光明,宛若火光四溅的铁匠炉子。我有些不解,刚站起来,那束阳光就钉住我的脸,使我无法睁开眼睛。我觉得烦人,猛地举起拳头,那束阳光一下子不见了。我睁开眼,隐约发现那是个六、七岁的孩子,晃着小圆镜,在玩太阳呢。我笑了,并不计较,坐下来继续写作。刚写了一句,那束阳光又跑了进来,在我的额上锯过来锯过去。
 ③我有些恼了,就起身出门,我要教训教训那个顽童。当我快步上完十多级台阶,气势汹汹地来到孩子面前时,那孩子却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一脸愉快地望着我。我半张着嘴,恼怒的表情戛然而止,我看到那孩子双脚打着石膏。我没有发作,而是笑着摇了摇头,然后便回到书房,继续笔耕。
 ④可是,一连几天的早晨,只要我一坐到书案前,那束阳光便跳跃进来,如小猫捕鼠,东闪西蹦。它虽无声响,却有一种吵闹烦人的效果,使得我原本就烦躁的心愈加的不安。我的作品迟迟没有完成,本来就心烦,哪里还受得了这样有意的打搅,我想我必须和那个孩子谈谈了,毕竟有意打扰别人的工作是不礼貌的,缺乏教养的。我们楼里的人都知道这个孩子,顽劣调皮,也正因为如此才摔折了腿。这段时间,父母上班无暇顾及他,只好每天把坐在借来的轮椅上的孩子推到门外晒晒太阳。
 ⑤“毛毛,”我叫着孩子的名字,“你干嘛要往我房间里照太阳呢?”
 ⑥“我是在跟你说话呀,叔叔。”孩子的脸上绽放着天真的笑容。
 ⑦我惊讶不已,原本准备好的一番指责哽在了喉咙口。
 ⑧“我摔断腿后天天都在这晒太阳,每天都看得到你,好长好长时间了。人家大人都是一伙儿一伙儿地上班去了,只有你是一个人,在黑房子里。我天天看你低着头,从来不抬头看看外面,看看天。你有什么难过的事吗?你在哭吗?从来都没人和你说话。于是,我让妈妈给我买一个小镜子玩,她还笑我呢!叔叔,只要出太阳,我就可以天天早上都和你说话啊!”
 ⑨我默然了,忽然之间对那束曾让我觉得恼人的阳光有了别样的理解……
 ⑩以后每个阳光灿烂的清晨,那束阳光总会时断时续地陪伴我。由于书房地势低,我不可能看到孩子的全部身影,但那跳跃的光束就是他真诚的问候。不知怎的,我的写作也愈来愈顺畅了。
 ⑪没多久,我终于完成了一部作品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两位记者来到我又霉又黑的书房,询问我成功的经验。我望了望窗外,一束阳光静静地、准时地从窗纱里照进来,随即又欢快地跳动了几下。我笑了,那正是我成功的秘密。文章标题“太阳语”含义深刻,请你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标题有哪些含义?
联系全文,请简要梳理“我”的情感变化过程。
 烦恼 → 无奈 →→→ 理解、感动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
 (1)请说出对第②段中划线字的理解。
 刚写了一句,那束阳光又跑了进来,在我的额上锯过来锯过去。
 (2)简要说说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只要我一坐到书案前,那束阳光便跳跃进来,如小猫捕鼠,东闪西蹦。结合选文,你认为文末作者所说的“成功的秘密”具体指什么?每个人的成功都有自己的“秘密”,那么你“成功的秘密”是什么呢?请联系实际说说。
阅读《另一种珍爱》一文,完成小题。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纵观全文,说说前三段的作用。
文章第②段已经列举了事例,第③段又列举了一例,你觉得有必要吗?为什么?
联系全文,说说如何学会爱自己。
阅读《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一文,完成小题。
 ①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蜂蜜、蜂胶、蜂王浆……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假如蜜蜂消失,人们将告别大多数的粮食和蔬菜瓜果。此外,蜜蜂还为众多饲料植物授粉,没有它,肉类和牛奶也将变得稀有和昂贵;世界上植物类型变得单调,这会直接影响各种动物的生存……也就是说:如果在生态系统中丢失了一个环节,整个系统便会开始崩溃。
 ③令人不安的是,蜜蜂消失的事件正在发生。在美国,一些蜜蜂突然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有超过60%的蜜蜂消失。如今,蜜蜂消失现象又像瘟疫一样传到了德国、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等欧洲国家。
 ④实际上,不仅仅是蜜蜂遭遇到了生存危机,没有天敌的北极霸主——北极熊也被列为了潮危动物。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熊生活的冰面缩小,食物来源变得稀缺,让北极熊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冬天,居然有饥肠辘辘的北极熊残忍地捕杀小熊来填饱肚子。
 ⑤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由大致每天一种加快到每小时一种,比以前快了约1000倍,比新物种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100万倍。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地球上也有至少10%的物种正在面临生存威胁。
 ⑥一旦某种生物绝种,就永远消失,无法弥补;而每当我们失去一样物种,我们就失去一项对未来的选择。随着某种生物的灭绝,或许治疗艾滋病、或发展抗病毒农作物的希望也会跟着破灭。
 ⑦在地球史上,曾经发生过5次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一次陨石撞击地球,造成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物种的灭绝。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种灭绝的边缘,原因却是人类本身的行为: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上45%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掉了;全球20%的珊瑚礁已经遭到无法逆转的彻底破坏,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溃边缘……联合国将2010年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呼吁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⑧和很多人的理解不同,在生态系统中,是没有“害虫”和“益虫”这类概念的,每个物种都有其特定的“使命”。例如,昆虫吃的往往是一些老弱病残的树,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因此,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值得尊敬和保护。文中第④段划线词“居然”能去掉吗?为什么?(3分)
简要说说选文第⑤段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文章结尾说“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值得尊敬和保护”,作为一名中学生,请联系自身实际,说说我们在物种保护方面可以做些什么。(4分)
阅读《四个空白页》完成小题。
 四个空白页
 ⑴我要来探访这四个空白页了,这是你栖身的地方。
   ⑵我是一个五岁的男孩———而你是我的母亲。我们大手牵小手漫步在一片开满忘忧草的地里,沿着阳光漫溢的小河散步。
   ⑶远处的嘉年华节望过去越来越朦胧,棉花糖的味道在空气中萦绕不去,那时我感觉橘色的忘忧草能散发出黄油爆米花和拔丝苹果的清香。
   ⑷我把今天的际遇描画在那些空白页上,这是我们俩手工制作的原生态的书。白板纸的封面写着“我们的天堂之夏”,那是你优美的字迹。标题下并排打了共六个孔,每个孔都系着橘黄色的丝线,这些丝绦把我们的整个夏季都拴在身边。 
   ⑸“宝贝,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呢?”“宇航员!”然后轮到我问你。你像往常一样回答:“当然是做你的妈妈。” 
   ⑹我们在泥土和草根中间找到一窝刚刚孵出来的知更鸟。它们的眼睛被黑色的皮肤覆盖,黄色的喙发出唧唧喳喳的细小声音。 
   ⑺它们的妈妈躺在地上,翅膀凌乱张开,扭曲着脖子。我幼小的心灵还望不到它将要去的彼岸。 
   ⑻你捧了一把树叶,把鸟妈妈葬在河岸上。回来的时候你有些沉默,我问你为什么。 
   ⑼“噢,宝贝,”你微笑,可却并不自然, ①“我只是,有点忧郁。”
   ⑽“鸟妈妈去了哪儿?” 
   ⑾“它走了。” 
   ⑿“那它住在哪里呢?”我刨根问底。 
   ⒀“这个夏天我们得一直照顾它们。”你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⒁我蹲在你旁边,在鹅卵石下面挖蚯蚓。我们用小棍把捉到的都切成几段,你向我保证它们不会疼的,只是这样喂幼鸟更方便。 
   ⒂那天晚上,我在我们的书里画画,我哭了。 
   ⒃你走过来,把我揽在怀里。“宝贝,怎么了?” 
   ⒄“要是你像鸟妈妈那样走了怎么办?你住哪儿?” 
   ⒅你笑了,“我就住在这儿”,你指着一幅蜡笔画,记录着那天下午的你和我,两个小棍人手牵手,橘色的小点代表那片忘忧草地,模糊的圆圈代表远处的摩天轮。 
   ⒆你的指头慢慢掠过后面那些空白页。②我望着你的眼睛,在你的瞳仁深处再次看到你所说的“忧郁”。 
   ⒇时光就这样流逝,我们在小溪边过完了夏天余下的部分,在鹅卵石下挖蚯蚓喂那些知更鸟。夏天快结束的时候,这本书已经快满了,里面有一幅画是褐色的知更鸟们飞上蓝天,在白云间的阳光中嬉戏。 
   (21)后来这些年,光阴打败了我们。我长大了、搬走了。我们不再像原来那样交谈了,心和地理距离一样越来越远。当我成为真正的男子汉,要去征服世界的时候, ③那种名叫忧郁的东西征服了你。
   (22)得知你去世的消息,我回家处理你的后事。你的东西不多,只有一堆简陋的盒子。一个盒子装着那本质朴、但现在已经面目全非的书,六个孔里系着橘黄色的丝线,封皮上写着“我们的天堂之夏”。 
   (23)翻开书,那个夏天潮水般涌回我的面前。那些关于嘉年华、忘忧草地、飞翔的褐色知更鸟的画,记录着我稚嫩画笔的成长。
   (24)我开始慢慢数着,一共有四个空白页。中间夹着一张卡片。这张卡片上,你用苍老的手写着,“我就住在这儿。” 
 (25)明天,或者明天的明天,我会去那些空白页里拜访你。因为,你就住在那里。本文写了怎样的一个故事?请简要概括。
说出下面各句中忧郁的具体含义。(文中的划线句)
 ①“我只是,有点忧郁。”
 ②我望着你的眼睛,在你的瞳仁深处再次看到你所说的“忧郁”。 
 ③那种名叫忧郁的东西征服了你。
 具体含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文章内容,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我们的天堂之夏》里的一幅画面。(作者已描绘出的除外)
联系全文内容,说说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