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三种制取硝酸铜的实验方案可供选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②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取: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③首先将铜屑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
2Cu+O22CuO,CuO+2HNO3==Cu(NO3)2+H2O
A.制取等量硝酸铜,需硝酸的量②最少 |
B.制取等量的硝酸铜,②产生的有毒气体比①少 |
C.三种方案中,第③方案最经济环保 |
D.三种方案的反应都可以在铁质容器中进行 |
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MnO2+4HCl![]() |
B.明矾溶于水产生Al(OH)3胶体:Al3++3H2O ="==" Al(OH)3↓+3H+ |
C.Na2O2溶于水产生O2:Na2O2+H2O ="==" 2Na++2OH-+O2↑ |
D.Ca(HCO3)2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HCO3-+Ca2++OH-="==" CaCO3↓+H2O |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 |
试管内壁都有水珠 |
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 |
B |
向稀的苯酚的苯溶液中滴加浓溴水 |
生成白色沉淀 |
产物三溴苯酚不溶于水 |
C |
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 |
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色 |
氧化性:Cl2>I2 |
D |
向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溶液再滴加H2O2溶液 |
加入H2O2后溶液变成血红色 |
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向久置于空气中的NaOH溶液中加盐酸时有气体产生 ②浓硫酸可用于干燥H2、NO2等气体,但不能干燥NH3、SO2等气体 ③CO2和Na2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SO2和Na2O2反应生成Na2SO3和O2 ④足量的硫单质与64 g铜反应,有2 mol电子发生转移 ⑤蔗糖炭化的演示实验中,浓硫酸既体现了强氧化性又体现了脱水性 ⑥氢氧化铁胶体与氯化铁溶液分别蒸干灼烧得相同的物质
A.①④⑤ | B.①⑤⑥ | C.②③④ | D.④⑤⑥ |
有一块铝铁合金,将其溶解于足量盐酸中,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在空气中静置至红褐色沉淀不再增加时,将沉淀滤出再灼烧至恒重,得到残留物的质量与原合金质量相同,则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是
A.22.2% | B.30% | C.75.5% | D.80.6% |
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
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溶液中的I-一定被氧化
②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被完全氧化
③不能确定通入氯气之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
④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I-、Fe2+、Br-均被完全氧化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