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
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
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毫升唾液,不搅拌。
将3支试管都放入37摄氏度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颜色的变化。
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1、2两号试管可形成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其中实验组是 号试管;2、3两号试管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形成对照实验。
(2)结果发现,1号试管不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了 。而2号试管和3号试管中的馒头变成 色。
(3)设计3号试管的目的是证明什么对馒头有消化作用( )
A.咀嚼 | B.唾液 | C.温度 | D. PH |
(4)由此可知,淀粉在人消化道的 部位就开始被消化。但消化淀粉的主要场所是 ,并最终被分解成 。
(5)口腔内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属于消化 。(选填:物理性或化学性)
根据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甲所示的桃由 [ A ]果皮和[ ]____________ 两部分构成,其中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所示种子结构中,胚所包含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______。同时营养物质逐渐转运,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为茎和叶。
(4)桃花的结构图中,花的主要结构雄蕊由[②]_________(含有精子)和[③]构成;雌蕊基部膨大的部位是_________ ,在其内部的结构[ ⑥ ]_________含有卵细胞。
(5)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中,小明同学将种子均分为两组,一组置于冰箱中,另一组置于橱柜中,其他条件都适于种子萌发。小明同学探究的是_________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这个实验是_______实验。
下图是某植物的细胞图,请看图回答
(1)细胞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的是 [ 1 ]_____ ______;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 ______;
(2)若要在显微镜下看到该细胞,对标本的要求是________而透明;
(3)细胞不断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这些细胞群叫做_________。
如图是一个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生产者是___________。
(2)图中共有_______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该生态系统中,如大量捕杀蛇和鹰,这将会使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
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发生变化,从而破坏生态平衡。
下图是狗对铃声建立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A中,狗一边进食,一边出现流唾液、口动等活动,这属于反射。
(2)、图D中,只响铃不给食物也能引起狗出现流唾流、口动等活动,这种活动方式属于____________反射。
(3)、图示表明,图A反射方式与图D反射方式的关系是。
(4)、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总是只响铃不给食物,图中的条件反射会。
(5)、吃过话梅的人看到话梅即能分泌唾液,这种反射方式与图所示的反射方式是相同的。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下图表示玉米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请据图回答:
(1) A细胞首先进行_____________的过程形成很多细胞。
(2)A细胞经过_____________过程形成Bl~B4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3)根据各种细胞的形态可以推测,B3属于______组织。(基本、输导、分生、保护)
(4)若C表示我们食用的玉米粒,在结构层次上属于________。(细胞、组织、器官、)
(5)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多了一个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