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掌握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关键,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氩元素;②氯酸钾中的阳离子
③氯化铝;④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2)" F e 2 + "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Au)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为氢能经济的推广以及氢气纯化过程提供了新的思路,反应微观模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微观模型中,共有  种元素。

(2)该反应过程中:

①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  (填“有”或“没有”)变化。

②对H2O起吸附催化作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须注明反应条件),该反应  (填“是”或“不是”)置换反应,反应中有  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P点表示,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相等,均为  

(3)t2℃时,取甲、乙两种固体各15g分别加入40g水中充分溶解,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则烧杯a中溶解的物质是   (填“甲”或“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4)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和丙(甲、乙、丙相互间均不发生化学反应)时,可采用  (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将甲物质的溶液由t3℃降温到t2℃,一定有晶体析出

B.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2℃升温至t3℃时,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C.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

D.将t3℃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丁具,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回答下列问题:

(1)若锂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表示为“第2周期I A族”,则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表示为  

(2)氟元素和钙元素是帮助构造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元素,二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3)位于第4周期ⅣA族元素的单质是最早使用的半导体材料,该元素的名称是  ,其原子核内有  个质子,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4)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若该粒子为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则该元素的单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取整数);若该粒子为+3价阳离子,则x=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用图A 所示装置蒸发食盐水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2)用图B 所示装置在空气中点燃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  

(3)图 C 所示装置是探究铜生锈的部分实验,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实验所用铜片形状、大小相同。一段时间后,试管①中铜片保持光亮,试管②中铜片出现绿色锈渍。对比试管①②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4)甲同学用图D 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他向盛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倒入 10%的氢氧化钠溶液 50mL,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由此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谨,理由是  。乙同学利用图D 所示装置,补做一个对比实验:将甲同学实验中的  换成  ,实验步骤与甲同学完全相同,对比两个实验的现象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铁锅做饭,主要利用了铁的  性。

(2)厨房中铁锅容易生锈,结合生活实际,写出一种防止铁锅生锈的具体方法  

(3)铝合金制造的飞机外壳,具有轻量化、能抗击强大气流的冲击、耐受水雾和雨雪侵蚀等特点。这是利用了铝合金的    等优点(写出两条即可)。

(4)某研究小组为探究铁、铜、锰(M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下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试管中所用 5%的盐酸体积相同)。

[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立即产生气泡,速率较慢

无明显现象

立即产生气泡,速率较快

实验结论

铁、铜、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      

写出实验一试管中铁和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