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篇:析特色之路】
【寻革命之路】
材料一: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材料二:2014年10月31日,习近平主席来到福建省古田镇,出席正在这里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并同11位部队基层干部和英模代表共进午餐,品尝红米饭。
(1)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习近平主席为什么同部队基层干部和英模一起吃红米饭?
【建民主之基】
材料三:民盟主席张澜说:“我们的新制度,自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2)简述1949~1956年,中国怎样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至少回答3点)
【扬改革之帆】
材料四: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我们分田到户,……每户保证完成上缴的公粮,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3)小岗村农民冒着风险创造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说:“我们现在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还能磨成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指出:“牛皮不要吹得太大,尾巴不要翘起来。”中国人还得谦虚谨慎,发愤图强,继续奋斗。
材料二:建国后头三年,在进行各项社会政治运动的同时,全党全国人民首先致力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生产,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已经普遍恢复到解放前的最高水平,有些产品的产量还超过了这个水平,国民经济不仅在数量上有增长,而且在质量上也有提高,这一年,工农业总产值达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解放前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工业(包括手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的比重,从1949年的30%上升到1952年的41.5%。其中现代工业的产值由17%上升为26.6%。重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26.4%上升为1952年的35.5%。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毛泽东的讲话提示当时中国的什么状况?
(2)请你把材料二反映的史实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3)针对材料一中的情况,国家制定了什么计划?其基本任务是什么?
(4)材料二中局面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材料分析题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请回答:
(1)“三年以来”,指什么时期以来?
(2)“三十年以来”,主要指什么时期以来?这一时期开始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什么?
(3)“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什么时期?这一时期开始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什么?从那时起,中国人民的内外敌人是谁?
(4)毛泽东为此建筑物的题词是什么?
(5)建此建筑物的目的是什么?它有何现实意义?
(6)今天,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纪念革命先烈、怎样继承革命事业?
(8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
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材料一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1分)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1分)
材料二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
1957年 |
1960年 |
下降(%) |
粮食(亿公斤) |
1950.5 |
1435 |
26.4 |
棉花(万担) |
3280 |
2126 |
35.2 |
油料(万担) |
7542 |
3405 |
54.9 |
生猪存栏数(万头) |
14590 |
8227 |
43.6 |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1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1分)
材料三安徽凤阳花鼓唱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凰阳。”(“文革”时)“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3) 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名称是什么?(1分)
材料四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978年 |
1992年 |
2002年 |
2010年 |
|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3524 |
20370 |
102308 |
421368 |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
343.4 |
1826 |
7073 |
28762 |
(4) 材料四反映的现象得益于1978年召开的哪一次重要会议?(1分)这次会议决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1分)
(5) 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1分)
(7分)2013年6月7日至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庄园会晤”,为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释放了积极信号。近代以来,中美关系错综复杂,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史料再现】
时间 |
史料再现 |
史实回顾 |
1900年 |
还我河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
|
1912年 |
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民国政权完全就是美国三权分立的翻版,设立总统、议会、各部,颁布宪法,整个体系基本上时原版照抄 |
(1) 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复杂而纠结,有遭受美国侵略的痛苦,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
效仿。结合题中史料,写出“痛苦”与“效仿”相对应的史实。(2分)
(2)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美两国之间有合作也有对抗。请列举中美合作事例一例。(1分)
【局势分析】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
材料二 1972年,尼克松在访华时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3) 材料二中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1分)此后,中美关系揭开了新的篇章,两国何时正式建交?(具体到年月日)(1分)
(4) 上述两段材料反映了从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新闻链接】
2001年4月1日,美国侦察机在中国海南沿海空城撞毁我军用飞机,导致飞行员王伟失踪 |
2001年12月27题,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
2010年1月29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总值达64亿美元的武器,中国表 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
2010年4月13日,胡锦涛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 心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共识 |
(5) 你认为今后应该如何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健康发展?(1分)
(7分)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近代中日战争”研究性学习,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为准备战争,日本间谍……重点调查中国军事战略要地,选择沿海登陆地点,制定军队运送方案,绘制军用地图……。1894年7月,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材料二甲午战争后中国巨额赔款使日本变成了暴发户。日本将中国赔款的88%,约30500万日元用于扩充军备,……用58万日元发展钢铁工业。……日本更加野心勃勃地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
材料三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早就制定了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计划。日军不断制造借口,向中国东北增兵,并把关东军司令部移到沈阳。9月18日夜,日军在炸断柳条湖一段铁路后,随机调兵向北大营发起攻击,攻占沈阳城。
材料四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12月13日设立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
材料五 2015年3月15日上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李克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当前中日关系的确比较困难,根子在对那场战争的认识。对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来说,不仅要继承前人创造的成就,也应该担负起前人罪行带来的历史责任。2015年对中日关系既是检验,也是机遇。如果日本领导人正视历史,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就有新的契机。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归纳日本发动两次侵华战争的共同点。(1分)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在甲午战争后,更加野心勃勃地走上对外侵略道路的经济条件。(1分)
(3) 材料四中,将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事件中的遇难同胞?(1分)
(4)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是什么?(1分)请指出抗日战争中国取得胜利的标志及根本原因。(2分)
(5) 根据材料五分析,面对当前中日关系,日本领导人应如何做?(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