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发起一个崇古运动,他们看到其中有与自己相仿的精神;他们感到有一种与他们时代有关的东西。在中世纪从未完全销声匿迹的古典影响。”材料中的“他们”是指
| A.早期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 |
| B.沟通欧亚商路的荷兰航海家 |
| C.宣扬理性主义的启蒙思想家 |
| D.构筑光影色彩的印象派画家 |
据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统计,甲骨文字数分类如下表:
| 分类 |
人类人身人伦人的活动 |
动物狩猎畜牧 |
植物农事耕作 |
天象气侯时间 |
山川河流方位 |
战争兵器 |
服装居住 |
交通 |
文化娱乐 |
宗教 |
数量物性 |
| 比值(%) |
20 |
17 |
15 |
9 |
7 |
8 |
7.7 |
3.6 |
3.1 |
3.6 |
3.6 |
材料说明,殷商时代
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B.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
C.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D.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
秦王朝经济生活的史料有限,后人回顾秦制,多持全面否定的态度。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简书10种,其中多有可以补充史料记载的珍贵资料,使史学界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若干具体情形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材料说明
| A.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只能是相对的 | B.历史实践是检验历史认识的途径 |
| C.文字史料必须与实物史料相印证 | D.多重史料印证可以还原历史真实 |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的注释里说:“历史上的晚期时代对早期时代的认识当然与后者对自己的认识不同,例如,希腊人是作为古希腊人认识自己的,而不像我们对他们的认识那样,如果指责古希腊人对自己没有像我们对他们的这种认识,就等于指责他们为什么是古希腊人。”下列与此观点相符合的评述是
| A.历史认识都是从现实出发的 | B.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没有规律可寻 |
| C.后人对历史的认识一定高过前人 | D.历史认识应还原到历史时空中去 |
近代以来俄国人在各个领域都有超凡的成就,发端于法国而在俄国发展到巅峰的近代文学流派是
| A.古典主义 | B.浪漫主义 | C.批判现实主义 | D.现代主义 |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写道:“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存竞争”学说取代了人类对宗教的信仰 |
| B.“阶级斗争”学说改变了全人类的政治制度 |
| C.两个学说都产生于19世纪末期 |
| D.两个学说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