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后来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写再版前言时承认:“这本书里所描写的那些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恶劣现象,现在或者已被消除,或者已经不那样明显。”1895年,他在最后一篇文章中说:“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恩格斯形成上述认识的原因是( )
| A.恩格斯放弃了暴力革命的原则 |
| B.资产阶级实现了社会主义目标 |
| C.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 |
| D.资本主义调节机制渐趋成熟 |
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①甲午海战 ②《马关条约》的签订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④百日维新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由材料可知,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公永和”
|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 B.规模较小且设备陈旧不堪 |
| C.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 D.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
“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更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体现在
| A.魏源的《海国图志》 | B.张之洞的《劝学篇》 |
| C.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 | D.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
“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常胜军”首脑戈登语)这里的“最进步的思想”的正确理解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抵御外来侵略 | B.改革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
|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 | D.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清朝统治 |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
|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
|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
| C.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