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小福尔索姆认为:“历史学家们都赞扬(罗斯福)新政是处于衰退的国家迫切需要的方案。但事实并非如此……(二战)以难以想象的力度把美国人从大萧条中解救出来。巨额的军火支出,印证了凯恩斯的那句:政府支出能够保障繁荣。”据此推断,作者认为
A.罗斯福新政使美国走出大萧条 |
B.政府支出扩大不利于结束危机 |
C.二战是大萧条结束的真正原因 |
D.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经济危机 |
1920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写道:“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注: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这里,梁启超最可能赞同黄宗羲的思想是
①“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②“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民间吉凶(礼仪),一依朱子《家礼》行事”
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张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面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
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
C.“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
下表中两位历史人物的言论,共同指向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的
人物 |
言论 |
王安石 |
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 |
苏辙 |
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以夺富民之利。 |
A.青苗法 B.保甲法 C.均输法 D.市易法
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为此,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迁都洛阳,削弱保守势力 | B.定期考核,依照政绩提拔官吏 |
C.限制“恩荫”,防止权贵垄断 | D.发放俸禄,并由国家统一筹集 |
“作画时,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此画家属于的派别是
A.古典主义 | B.现代主义 |
C.印象主义 | D.现实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