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汉书·循吏传》:文翁,庐江舒人也。景帝末,为蜀郡守,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徭。数年,县邑吏民争欲为学官弟子,……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兴学始。
材料二 到1930年,私塾仍在乡村普遍存在。据1935年中央农业实验所调查,安徽全省私塾14388所,在农村教育中占73.1%。调查认为,新式学校未能普及乡村,不独因学校信用未昭,实乃“私塾设置简易,塾社大小随便,学生不拘多少,年龄不限,个别就学不求一律”。同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却不为农民、乡绅认同,他们宁愿把子女送入私塾接受旧式启蒙。
——摘编自徐希军《1910年代安徽教师教育背景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从1969年3月开始,全国战备紧锣密鼓开展起来。在京的大批党政机关以及学校,被紧急疏散到外地。当时中国科技大学有意迁往郑州,时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的李德生认为安徽高等教育基础薄弱,得知此情后把中科大争取到了安徽,还腾出合肥师范学院和银行干校的校舍来安置。
——据中国科技大学校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翁兴学”的特点及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当时“私塾仍在乡村普遍存在”的原因。
(3)结合所学,分析中国科技大学从北京迁至合肥的社会背景。综合三则材料,你认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具备哪些主观性条件?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进步。阅读表格材料信息:
鸦片战争后,清朝政治体制的演变:
1850年代 |
初步确童了近代海关![]() |
1860年代 |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 |
1901年 |
清廷宣布设立外务部取代总理衙门;清廷下令停止武科举,将新军体制推向全国 |
1903年 |
清中央增设“商部”并开始制定各项商律,陆续出台《奖励公司章程》、《公司律》、《破产律》等 |
1905年 |
清廷成立“学部”,从此,教育行政从礼部中独立出来 |
1908年 |
清廷公布《各省咨议局章程》,之后,各省代议机构一子议局成立 |
1910年 |
中央代议机构——资政院成立 |
1911年 |
清廷颁行内阁官制,内阁设立总理大臣、协理大臣及外务、民政等10个部 。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 |
请回答:
(1)阅读表格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晚清政治发生了哪些变化?
(2)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变迁? (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他为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从多个方面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同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哪些具体措施?每个朝代举1-2例即可。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是如何解决中央和地方矛盾的?(3分)
(3)据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2分)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进步。阅读表格材料信息:
鸦片战争后,清朝政治体制的演变:
1850年代 |
初步确童了近代海关![]() |
1860年代 |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 |
1901年 |
清廷宣布设立外务部取代总理衙门;清廷下令停止武科举,将新军体制推向全国 |
1903年 |
清中央增设“商部”并开始制定各项商律,陆续出台《奖励公司章程》、《公司律》、《破产律》等 |
1905年 |
清廷成立“学部”,从此,教育行政从礼部中独立出来 |
1908年 |
清廷公布《各省咨议局章程》,之后,各省代议机构一子议局成立 |
1910年 |
中央代议机构——资政院成立 |
1911年 |
清廷颁行内阁官制,内阁设立总理大臣、协理大臣及外务、民政等10个部 。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 |
请回答:
(1)阅读表格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晚清政治发生了哪些变化?
(2)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变迁? (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他为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从多个方面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同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哪些具体措施?每个朝代举1-2例即可。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是如何解决中央和地方矛盾的?(3分)
(3)据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620年11月11日,经过在海上66天的漂泊之后,“五月花号"大帆船向北美大陆靠近。船上有1 02名乘客,约有三分之一是清教徒(注:英国国教中信奉加尔文主义的改革派)……他们必须想尽办法团结在一起才能够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生存下去。……在经过反复和郑重的讨论协商后,4 1名男乘客签订了一份公约∥…·我们在上帝面前一起庄严盟誓签约,自愿结成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得以顺利实施、维护和发展,也为了将来能随时依此而制定和颁布有益于殖民地全体民众利益的公正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全体都将保证遵守和服从。
——杨雁:《“五月花号公约"对北美殖民地早期政治体制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五月花号公约》所体现的政治理念。结合所学,说明公约产生的背景。(8分)
材料二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2)与材料一相比,汉密尔顿的思想有何发展?(6分)
材料三在新政时期,罗斯福采取主动行动,通过自己的班子迅速起草制定各种他认为是必要的法律,然后交由国会批准。过去仅由总统建议、
国会立法的做法完成被突然增大的总统立法权代替了。……1934年至1936年,最高法院在一连串的案件判决中将新政的核心法律宣判为违宪,阻止了罗斯福改革美国经济和社会的步伐。
——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3)根据材料三,说明罗斯福新政对美国政治的影响。(2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美国政治体制发展历程的认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