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表示大豆种子萌发长成幼苗的过程.关于大豆种子和其萌发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豆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 |
B.其萌发过程能利用胚乳中的营养物质 |
C.其萌发过程需要水分、氧气和适宜温度 |
D.大豆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子叶中 |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两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见右图。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
B.两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一定比B组适宜
C.两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比A组大
D.两组均经历过“S”型增长,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下图甲、乙分别表示我国医学工作者自主研制甲型H1N1流感灭活疫苗过程中,某志愿者接种疫苗后两周内体温和抗体浓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注射疫苗后,志愿者出现轻度发热现象,这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 |
B.若该志愿者注射疫苗后的第15天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那么,其体内抗体始终不可能超过20 mIU/ml |
C.甲型H1N1流感病毒自身可发生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
D.注射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刺激人体只产生体液免疫而不产生细胞免疫 |
图甲是某生物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基因分布图(a+与a、b+与b、c+与c依次类推为等位基因),图乙是该对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形成的四条染色体的基因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物因交叉互换而发生了染色体的结构变异 |
B.1和3、2和4为原来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形成的两个子染色体 |
C.该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 |
D.该变化改变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次序 |
下列人体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是
A.CO2的生成 | B.DNA的合成 |
C.mRNA的合成 | D.ATP的生成 |
以下关于实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蔗糖溶液用斐林试剂检验,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蔗糖溶液中含有还原糖 |
B.通常用过氧化氢酶而不用淀粉酶做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 |
C.由叶绿体色素分离实验结果可知,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叶绿素b |
D.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就是因变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