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虽然都使用筷子,但材质和形状却有差异。中国筷子多为平头竹筷子,韩国为空心不锈钢筷子,日本则为尖头竹筷子。目前全世界至少有18亿以上的人使用筷子,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的用筷习俗皆由我国传入,在东亚影响十分广泛,被形象地称为“筷子文化圈”。这体现了( )
①传统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途径和媒介
③不同国家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④文化遗产是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和文化成就的标志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表示,2014年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强化管理工作,严把规划设计、建材供应、施工和竣工验收关,确保工程质量。这表明
A.国家权力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
B.国家行使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 |
C.政府要做到依法行政,解决人民群众的住房问题 |
D.政府将加强对房地产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 |
某政协委员公开展示了一幅包括103种常用证件、长达3.8米的“人在证途”图,并由衷感叹:中国人不是在办证,就是在去办证的路上。政府解决“人在证途”问题的根本方法是
A.提高行政效率 | B.简化办证程序 |
C.推进集中办证 | D.实施简政放权 |
对公众而言,只有理性参与公共事务,才能培养“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公共精神,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民主演练;对政府而言,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多渠道吸纳公众参与,才能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同时尊重民意也是公共权力最好的民主素养。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①尊重民意是保证决策科学的根本途径
②制度化的公众参与彰显了民主的真实性
③政府引导下的公众参与才是理性参与
④推进民主政治必须倡导公民公共精神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A.文盲没有政治权利和自由 |
B.个人素质和能力是制约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观因素 |
C.素质低下的公民应当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关注现实 |
D.文盲被社会所排斥 |
从“十六大”到“十八大”,是人民权益彰显的十年。国家赔偿法的修订,收容遣送制度的废止,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的探索,人大代表选举“城乡平权”等民主形式的完善,切实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对上述材料的主旨最恰当的概括是
A.公民直接管理国家,充分当家作主 |
B.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
C.公民坚持民主科学依法决策 |
D.公民权益的保障更加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