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19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 )
①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
②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愿而改变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他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下列观点中与贝克莱的观点同属一格哲学派别的有
①心外无物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③理生万物,理诸动静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中指出:“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知哲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这说明
①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相互联系的
②哲学的重要性之一就在于它是“科学之科学”
③研究自然科学的归宿和目的就在于推动哲学的进步和发展
④自然科学需要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④ | D.③④ |
“自然界只是人的观念的‘外化’,它在时间上不能发展,只是在空间中展示自已的多样性”,这一观点是
①客观唯心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③形而上学观点④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生活上,这一思想对很多人有借鉴意义: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在哲学上,这一思想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 | B.主观唯心主义 |
C.朴素唯物主义 |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下列观点体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的是()
A.“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人定胜天” |
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存在即被感知” |
D.“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与“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