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造林约8 000万至9 000 万亩,而每年自产木材要消耗约3 000万亩森林,非法采伐、林地流失、火灾、病虫害等都使森林减少。许多地方出现“植树不见树、造林难成林”现象。下表为不同营造方式成林年限表(单位:年)。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营造方式 |
400mm年降水量以上地区 |
400mm年降水 量以下地区 |
|||||
南方 |
北方 |
||||||
乔木 |
灌木 |
乔木 |
灌木 |
乔木 |
灌木 |
||
封山育林 |
5~8 |
3~6 |
5~10 |
4~6 |
8~15 |
5~8 |
|
飞机播种造林 |
5~7 |
4~7 |
5~8 |
5~7 |
7~10 |
5~7 |
|
人工 造林 |
直播 |
3~8 |
2~6 |
4~8 |
3~6 |
4~10 |
4~8 |
植苗、分殖 |
2~5 |
2~4 |
2~6 |
2~5 |
3~8 |
3~6 |
对不同营造方式成林年限表述合理的是( )
①一般同一营造方式下降水量大的区域,成林年限较短
②成林年限长短与热量关系不大
③同一区域封山育林的营造方式成林年限较长
④同一营造方式灌木的成林年限比乔木短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我国是世界上植树造林最多的国家,改变“植树不见树、造林难成林”现象的措施不可取的是( )
A.要认真养护林地并提高养护技术 |
B.建设“森林城市”,严禁大搞“大树进城”“一夜成林” |
C.抓好良种苗木,因地制宜,宜草则草,宜林则林,坚持乔木优先 |
D.自然条件适宜的区域可以加大封山育林以恢复植被 |
读世界某区域地理要素图,回答下题。甲地6、7月份降水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A.暖流增湿 | B.地形抬升 |
C.赤道低压控制 | D.受西风影响 |
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荒地、谷类种植、混合农业、粗放牧业四类,下列地点可能出现大面积粗放牧业分布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木薯约7.5吨。图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和材料回答下题。图中所示区域最适宜种植木薯的地方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与化石能源相比,种植木薯、发展木薯燃料乙醇的优点是
A.节约土地资源 | B.原料有可再生性 |
C.减少原料运输量 | D.原料适宜长期储存 |
该区域地势总体特征是
A.西北高东南低 | B.东高西低 | C.中间高四周低 | D.南高北低 |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该市功能区主要包括中心商务区、工业区、教育文化区和居民住宅区。图中标注的数值为某月二氧化硫的平均污染量(克/立方米)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若图中二氧化硫的污染源只有一处,则该地当月主要盛行
A.西北风 | B.东南风 | C.东北风 | D.西南风 |
各种功能区布局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①—高级住宅区 | B.③—文化教育区 |
C.④—工业区 | D.⑥—商业区 |
下面为“我国沿海某城市及周边地区示意图”(海拔:m),读图回答下题。该市最可能位于
A.四川 | B.湖北 | C.山东 | D.广西 |
图中城市形成时最突出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 | B.河流交汇 |
C.铁路 | D.矿产资源 |
如果考虑规划建科技园区,最合理的地点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为欧洲西部某沿海城镇功能分区图,图中的虚线为等高线(单位:米)。据此回答下题。从服务功能、环境保护等角度考虑,图中①②③功能分区最合理的是
A.①住宅区②工业区③商业区 |
B.①工业区②住宅区③商业区 |
C.①商业区②住宅区③工业区 |
D.①住宅区②商业区③工业区 |
图中
A.城市地势北高南低 | B.①区与公园的最小高差为2米 |
C.②区的东西宽度最大为4千米 | D.海防堤的主要作用是抵御飓风袭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