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我们自觉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既是在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也是在有效保护自己健康成长。下面同学的想法做法错误的是( )
A.13岁的小芳在妇联的帮助下得以返校上学 |
B.10岁的瑶瑶被狗咬伤,其主人依法赔偿3200元医疗费用 |
C.12岁的新新偷拿舅舅家1000元,面对公安人员和舅舅他没有悔过之心 |
D.13岁的李强总是默默地忍受继父的殴打,他觉得到法院打官司是不光彩的事情。 |
材料:“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这种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旅游的主要目的地——法国、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频现,当大批游客出国观光时,“中国人”却成了不文明、粗鲁的代名词。这严重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结合八年级上册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对我们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2)有人说:“旅游行为习惯是个人私事、小事,无关紧要。”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3)如果你到国外旅游,面对文化与习俗的差异,你怎样才能更好地融入当地的主流文化中?
放学路上,几位同学看到一位右腿残疾的同学一瘸一拐地走着,便学他的样子走路,引来其他同学大笑。那位残疾同学非常难过。小林见状,气愤地说:“如果你们是那位同学,你们会有什么感受?”小林同学的做法体现了
①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②故作高尚,其实和大家一样
③理解至上,善待他人
④尊重他人,自觉维护弱势群体的尊严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中国的古训,意思是:有道德的人举止应彬彬有礼,态度不能粗暴傲慢,更不能出言不逊。可见
①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文明礼貌能通过端庄的举止体现出来
③礼貌缘于最初的人际交往
④对人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态度和行为等方面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人心齐,泰山移。”社会生活中,谁都不可能脱离群体而单独存在,因为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的目的需要彼此合作。下列关于合作说法正确的是
①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
②合作的目的在于超越对方,打败竞争对手
③我们合作的核心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④合作虽然需要,但势必会削弱竞争,阻碍更快地进步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做到
①理解至上,善待他人
②换位思考,替对方设身处地着想
③迁就他人,成人之美
④尊重他人,宽待他人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