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文学常识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爸爸的花儿落了》——小说——林海音——台湾 |
B.《邓稼先》——人物传记——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
C.《土地的誓言》——散文——端木蕻良——当代作家 |
D.《孙权劝学》——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 |
对句式的类型和句式的变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这是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是:“既然你知道不是他,就不该这样胡说八道。” |
B.“我也正是这么想呀!”这是祈使句,改为陈述句是:“我也正是这样想的。” |
C.“这无可疑了。”这是陈述句,改为感叹句是:“这有什么可疑的呢?” |
D.“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这是否定句,可以改为双重否定句:“后来大家没有一个不说话。” |
文中反复写于勒来信的作用是( )
A.引出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 |
B.表明于勒是个讲感情的人。 |
C.表明于勒已经是个“有钱人”并且是个善良的人。 |
D.表明菲利普夫妇当初把于勒打发到美洲去是正确的。 |
本文开始描写“我”家生活拮据的作用是( )
A.表明资本主义社会人民生活得很苦。 |
B.表明“我”家本是一个勤劳的家庭,可是生活得并不好。 |
C.说明急切盼望发了财的于勒回家的原因。 |
D.写明家里人的吝啬,为后文作埋伏。 |
选出文章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这个标题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妇的丑恶灵魂。 |
B.这个标题的重点在“我的叔叔”四个字上。 |
C.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 |
D.于勒命运的变化,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对于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要大胆制止,决不能袖手旁观,任其发展。 |
B.上任后,为了搞活企业,他大胆引进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职工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企业的面貌容光焕发。 |
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们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
D.托尔斯泰的墓地没有墓碑,不留姓名。然而恰恰是不留名的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