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研究表明,脱落酸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在自然界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小麦、玉米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天气之后又遇大雨天气,种子就容易发芽。对此现象作出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脱落酸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激素平衡被打破,抑制生长的激素含量降低 |
B.促进生长的激素含量相对升高 |
C.由于水分供应充足,种子的胚就会释放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 |
D.乙烯含量增加 |
如图表示某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A.三个处理中b是此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 |
B.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不可能是酶制剂的量的不同 |
C.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可能是反应底物的量的不同 |
D.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很可能是处理温度的不同 |
甲、乙分别为物质进出细胞的坐标图和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所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没有共同点 |
B.图乙的物质运输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
C.图乙所示的细胞可能是红细胞 |
D.婴幼儿肠道吸收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的过程可用图乙中的跨膜运输方式表示 |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下列有关细胞质基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细胞质基质的成分中不含有胡萝卜素 |
B.细胞质基质能为细胞核提供ATP、酶、DNA等 |
C.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的成分有区别 |
D.哺乳动物受精卵的细胞质基质主要来自于卵细胞 |
下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遗传物质的载体,能被碱性染料染色 |
B.②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蛋白质的场所 |
C.一般而言,衰老的细胞中结构③的数目较多 |
D.DNA和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消耗ATP |
下图为吞噬细胞中溶酶体发挥作用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以胞吞形式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
B.溶酶体与吞噬体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
C.吞噬细胞识别并吞噬细菌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范畴 |
D.以囊泡的形式包裹细菌,避免细菌内有毒物质对细胞的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