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14分)
马   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千里之马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 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之不以其道      策                 
(2)死于槽枥之间    骈                 
(3)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以报君    反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而”与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执策而临之

A.野芳发幽香(《醉翁亭记》) B.潭西南望(《小石潭记》)
C.泉香酒冽《醉翁亭记》) D.鸣之不能通其意(《马说》)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以“食马者”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3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节选文字的作者是 (朝代)的(人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意义。
有良田美池桑竹属。
对上述语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桃花源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隐蔽,不易发现。
B.“鸡犬相闻”表现了村中热闹非凡的生活场景。
C.“怡然自乐”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村人生活的安逸。
D.该段主要描绘了桃花源优美而宁静的生活环境。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①。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②。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李伯时:北宋名画家。小史:书僮。 ②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贼,这里指金兵。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意思
(1)胁以白刃,不()(2)广平生用左手()
对于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经常使唤身边的侍从,时间长了他的画就画得很好了。
B.经常让他在身边伺候,时间长了他的画就画得很好了。
C.经常使唤身边的侍从,时间长了他也就擅长画画了。
D.经常让他在身边伺候,时间长了他也就擅长画画了。

赵广拒画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下列选项中的人物所具有的品质与赵广相似的是()

A.《我不是懦夫》的王嘉鹏
B.《最后一次的讲演》的闻一多
C.《清贫》的方志敏
D.《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海伦·凯勒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上文节选自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一文。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选文①②两段回顾了作者人生中重大的三件事,它们分别概括为:
(1)
(2)
(3)(每空不超过五字)

(甲)于是入朝见威玉,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诸葛亮《出师表》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
①皆美于徐公②今齐地方千里
③亲贤臣,小人④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翻译下面的句子。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请你分别说说甲段文字中三个“莫不”和乙段文字中“未尝不”的表达作用。
请联系文章说说诸葛亮与邹忌向君主进言的内容和方式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一)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父裒①,太常卿。安年四岁时,谯郡桓彝②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③。”及总角④,神识沈敏,风宇条畅,善行书。少有盛名,时多爱慕。后安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安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⑤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二)及帝崩,桓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 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⑥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⑦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注释】①裒(póu):谢裒,谢安的父亲。②桓彝:尚书吏部郎桓彝,桓温的父亲。③王东海:即王承,晋名臣。④总角:指童年时。⑤将无:相当于“还是……吧”。⑥阼(zuò):国家。⑦趣:通“促”,赶快。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孙、王诸人色并(惊慌) B.便使还(通“倡”,提议)
C.转于色 (看见) D.望阶席(快走)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众人即承响回 挟天子令诸侯
B.于是审一犬坐于前
C.王恐状 牡丹,花富贵者也
D.趣解兵凡三往,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②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
两篇短文都体现了谢安怎样的品质?具体表现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