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A.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 |
B.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
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
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 | 儒家"仁爱"思想 | B. | 墨家"兼爱"思想 |
C. | 儒家"礼治"思想 | D. | 墨家"非攻"思想 |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 |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
B. |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
C. |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
D. |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做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A. | 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
B. |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
C. | 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
D. |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
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A. |
|
B. |
|
C. |
|
D. |
|
"我有一个梦想,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日子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兄弟般地平起平坐,共叙兄弟情谊。"这种诉求主要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A. | 种族歧视严重 | B. | 阶级矛盾尖锐 |
C. | 贫富差距加大 | D. | 社会暴力泛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