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之洞(1837—1909年),贵州人,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1879年,俄国侵占新疆伊犁,张之洞上《熟权俄约利害折》、《筹议交涉伊犁事宜折》,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1881张之洞任山西巡抚,他整顿吏治,严禁鸦片,胪举人才,编练军队,清查仓库,筹办冶炼局。1889年冬,张之洞调任湖北。筹建汉阳铁厂,后来创办了湖北织布局、纺纱局、缫丝局、制麻局。他还十分重视教育,创办和整顿了许多书院和学堂。湖北地区先后成立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武备学堂、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1896年,任湖广总督,编练湖北新军,成为当时装备最先进、战斗力最强的新军之一。
纵观张之洞的一生,始终保持着对王朝的忠诚,对国家利益的维护以及对教育、实业的发展贯穿他的整个政治生涯。孙中山赞誉张之洞为“不言革命的大革命家”。
(1)张之洞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位著名的洋务派代表人物?(7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赞誉张之洞为“不言革命的大革命家”?(8分)
英国在世界范围内仍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强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二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卢梭的社会契约在恐怖时代获得了实现,对自己的政治能力丧失了信心的市民等级,为了摆脱这种恐怖,起初求助于腐败的督政府,最后则托庇于拿破仑的专制统治。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材料三 1943年,美国提出怀特计划,建议设立总额为5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而英国提出的凯恩斯计划,根据国际进出口贸易来决定各国的份额。双方谈判后,同意根据怀特计划来组建战后国际经济体系。1945年布雷顿森林协定签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宣告成立。
——王斯德《世界通史》
请回答:
(1)结合史实概述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材料二中,作者对由理性主义指导建立起来的社会是什么看法?试举两例英国文学作品佐证这一观点并简述你的理由。结合史实指出文学艺术和社会的关系。
(3)据材料三,指出两大计划的差异及其本质上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分析怀特计划最终胜出的原因。战后国际经济体系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联系材料三,谈谈你对国际货币体系的认识。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房玄龄)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
——《旧唐书·房玄龄传》
材料二房玄龄曰:“臣闻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故《尚书》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又孔子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今圣虑所尚,诚足以极政教之源,尽直公之要,囊括区宇,化成天下。”唐太宗曰:“此直朕之所怀,岂有与卿等言之而不行也?’’
(1)根据材料一,将房玄龄的功绩简单列出。(10分,不得摘抄原文)
(2)结合材料二,概括房玄龄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这对唐太宗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全球范围来看,局部战争仍然不断,军备竞赛仍然没有停止,核“达摩克利斯剑”仍然悬挂在人类的头上,变异性的战争暴力(国际恐怖主义等)仍在扩散,作为当代战争重要根源的霸权主义仍在肆虐,稳定与持久的和平仍然遥远。……21世纪的世界仍然处在矛盾、斗争和震荡之中。
——摘编自李巨廉《战争与和平历史运动的转折》
材料二塞拉利昂大学教授斯潘塞在总结两次大战给人们的教训时说:“战争决不可成为国家关系中的选择——不能用火去灭火。如果战争成为选项,其代价十分高昂,不仅对战败者、而且对战胜者都会造成削弱。”
中国国防大学副教授吴琼认为,当今人类社会不具备世界大战的时代特征:世界市场从不完善、缺少开放性发展到有序合作、甚至共赢;从国家以军事安全为核心转向谋求综合安全;世界狂热民族主义情绪与和平主义共存。
——2014年7月26日新华网《为了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再爆发——中外专家热议战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一分析“21世纪的世界仍然处在矛盾、斗争和震荡之中”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分析,当今世界在防止战争方面具有哪些有利因素?(7分)
(2)依据上述材料,结合两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史实,你认为应该怎样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战争?(8分)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狄德罗说:“自然法和国家法乃是臣民服从政府或者必须服从政府的条件。这些条件中的一个条件就是:只是凭着臣民的选择和同意,才有支配他们的权柄和权威,君主决不能运用这种权威来破坏那个使他获得权威的法规或契约,只要一破坏这种契约,他就会对自己不利,因为他的权威只有凭着树立权威的那种资格才能继续存在。”
——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十八世纪法国哲学》
材料二伏尔泰说:“当君主是一个哲学家时,对人们来说是最大的幸福”。“仁慈的国王是上天能给予大地的最好的礼物”。……狄德罗说:“开明君主的专制统治总是坏的。它的优点是最危险、最有害的诱惑”;“公正、温和、开明然而专制的统治者连续几朝的统治,对人民来说也许是最大的不幸,因为巧妙的统治会使人民完全忘记自己的特权、陷于彻底被奴役的境地。”
——摘自《世界通史》第二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狄德罗的基本思想,并分析这些思想产生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伏尔泰和狄德罗观点的不同之处。(6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土地革命时期的政策路线是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抗战时期,党实行了“双减双交”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解放战争时期,我党的土地改革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主要做法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1950年至l952年间,新中国发生第一次土地改革。其政策出发点为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1953年至l956年间的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土地改革,农民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由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
1979年之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不具有所有权。
——甄爱军《近代以来中国历次土改》
(1)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上述土地改革中使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的改革及其变化方向。指出其余改革的侧重点。(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次改革的共同点。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