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20余年(1897~1920)。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他不可能留下的是( )
A.英法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照片 |
C.孙中山宣誓就职的照片 |
D.与义和团冲突的日记 |
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角度来看,洋务运动的突出作用是( )
A.抵制外国经济力量的扩张 |
B.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C.突破封建教育的内容和体制 |
D.从传统的理藩外交走向近代外交 |
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 )
①弘扬民族文化②挽救民族危亡③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根基④发展资本主义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②③ |
2007年是东南亚金融危机10周年,那场危机发生的原因与教训是多方面的。下列有关10年前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
B.危机是区域经济集团化造成的恶果 |
C.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
D.危机是经济全球化消极影响的表现 |
2007年,欧盟实现第六次扩大,其成员国增至27个,但下图的欧盟会徽仍是12颗金星,这12颗金星所代表的是( )
A.意味着一个统一的欧洲已经建立
B.冈4成立时的12国之间商品、人员和资本等的自由交流
C.象征着当时欧共体的12个成员国
D建立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大欧洲,以欧元取代美元
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雅尔塔体系演变的趋势是( )
A.逐渐形成美国与苏联对立的格局 |
B.逐步形成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
C.美国开始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 |
D.大国之间的利益争夺和意识形态问题交织在一起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形势总的趋向是走向缓和,但矛盾和冲突仍然存在;而世界经济的发展则日益走向区域化和全球化。据此回答18~2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