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20余年(1897~1920)。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他不可能留下的是( )
| A.英法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
|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照片 |
| C.孙中山宣誓就职的照片 |
| D.与义和团冲突的日记 |
卢梭之所以被称为“浪漫主义之父”,主要是因为他( )
| A.生活在18世纪中期 |
| B.是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 |
| C.震动了整个欧洲思想界 |
| D.认为把理性视为人类行为的向导是不可靠的,应当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 |
霍克海默·阿道尔诺说:“在启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理论”或“观点”不包括()
| 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
| 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
| 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
| D.“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
提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的启蒙思想家是( )
| A.孟德斯鸠 | B.伏尔泰 |
| C.卢梭 | D.狄德罗 |
电影《邓稼先》以我国秘密研制原子弹为背景,讲述了以“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国家秘密研制原子弹、氢弹而无私奉献一生的感人事迹。这体现出( )
①老一辈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
②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③其成就促进了我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
④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卓越贡献
|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一“诗篇”回答了当时的重要问题是( )
| A.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B.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 C.什么是“一国两制” |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