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20余年(1897~1920)。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他不可能留下的是( )
A.英法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照片 |
C.孙中山宣誓就职的照片 |
D.与义和团冲突的日记 |
2008年12月15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大陆与台湾基本实现直接“三通”。这表明()
A.海峡两岸统一市场已经形成 | B.两岸关系进入新的和平发展时期 |
C.台湾当局接受“一国两制”方针 | D.祖国统一障碍彻底扫除 |
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保护了农民利益 | B.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C.改变了经营方式 | 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
下表为1966、1967年我国国民经济(部分)发展情况统计数据,依据表中统计数据和所学知识指出,1966年我国国民经济比上一年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①中共八大制订了正确经济建设方针 ②大跃进中的错误被彻底纠正
③文革动乱尚未扩展到经济领域 ④1965年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
A.报道国内外大事 | B.娱乐大众 | C.宣传政治主张 | D.传播商业信息 |
蒋介石曾告诉国民说:“我国自清季开始与列强订立不平等条约以来,到了去年正是百周年。我们中华民族经五十年的革命流血,五年半的抗战牺牲,乃斯不平等条约百周年的沉痛历史,改变为不平等条约撤废的光荣纪录。……”蒋介石这段话发表于()
A.民国三十年 | B.民国三十一年 | C.民国三十二年 | D.民国三十三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