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这句话反映出当时流行的社会思潮是( )
A. | 人文主义 | B. | 自由主义 |
C. | 科学社会主义 | D. | 法西斯主义 |
下列对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外形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国共首次合作,国民大革命风暴骤起 |
B.日本:深陷经济危机,发动九一八事变 |
C.苏联:斯大林开始领导社会主义建设 |
D.欧美:资本主义世界基本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
1940年日本天皇曾忧心忡忡地说:“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中,日本军对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这说明()
A.中华民族最早举起反法西斯旗帜 |
B.中华民族的抗战使日军深陷中国战场而无法自拔 |
C.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消耗占和牵制了日本 |
D.中国战场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法西斯全部力量 |
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从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
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 B.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
C.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 D.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
2015年9月3日,全国将放假一天。这个“假日”更多的是一种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体现在( )
①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②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抗战老兵张步风在回忆录中写到:“1940年秋天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拔了多少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拔掉了多少据点,现在都已经记不清了……”张老所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
A.卢沟桥之战 | B.平型关大捷 | C.百团大战 | D.台儿庄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