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词,按要求作答。
水龙吟 【宋】朱敦儒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容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①。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②,泪流如雨。
【注】本诗写于金兵南下,作者初离洛阳,由水路南行之时。①孙郎良苦:三国时吴主孙皓闻晋军沿江来犯,遂以铁索横江拒敌,惜为晋人所破。此处暗喻宋为金所迫局面。②梁父:即梁甫吟,乐府歌曲。《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隐居襄阳隆中时,好为梁甫吟。分析“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所描绘的景象和抒发的感情。
本词下阕有两处用典,请具体分析。
“泪”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请简析上述两词中“泪”的意象与本词“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1分)
一剪梅
无名氏
漠漠春阴酒半酣。风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蚕事欲眠三。桑满筐篮,柘满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樯燕呢喃,梁燕呢喃。篝灯强把锦书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注】 此词作于江上舟中。结合全词,分析“篝灯强把锦书看”一句中“强”字的表达效果。(5分)
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6分)
根据所学苏轼名诗《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后面的题目。对诗中这些重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风流人物:有文采有功绩的人物。 | B.故垒:军队营垒的遗迹。 |
C.樯橹:桅杆。 | D.故国:旧地。 |
对该首词分析正确的几项是()
A.“大江东去”三句,先写景,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时空背景,气魄极大。 |
B.“故垒”三句,回忆三国时著名的赤壁史实,即周瑜指挥了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 |
C.“江山如画”二句,写三国英雄孙权、诸葛亮、周瑜真是“一时多少豪杰”。 |
D.“羽扇”句指诸葛亮。诸葛亮手摇羽毛扇,头戴纶巾,有“儒将”之风。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题。(2012年上海卷)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释: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如何理解诗中“鸟”这一意象?
谈谈你对诗歌最后两句的理解,并分析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