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0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中国愿同东南亚等地区加强海上合作,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1)从图上可以看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         三大洲紧密联系在一起。
(2)东南亚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处于“十字路口”的位置。其中,居于“咽喉”地位的是①         海峡。
(3)图中②半岛与我国山水相连。结合下图,分析该半岛山脉、河流的分布特点是                 

(4)我国是工业产品生产大国,有“世界工厂”之称。③代表的国家消费潜力巨大,与我国合作前景广阔,该国消费潜力大的主要原因是                 
(5)内罗毕所在地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截止2010年,中国在该地区累计投资110亿元。该地区与我国在很多方面优势互补,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的优势是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图(近地面),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个气压中心中高压中心为,低压中心为
(2)甲、乙两地相比,昼夜温差大的是__________,请分析其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3)画出A地的风向。
(4)A、B两地的风力_________大,理由是
(5)C、D两地的天气状况一般有何差异?请叙述其成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0分)
材料: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全国抗震救灾。为给灾区人民选择安全的居住重建地,某地质工作队通过实地考察测量,获取了某地形的许多不同位置的高程数据,并将其传输给某科研所的研究人员进行计算机分析。但由于病毒感染,计算机中的许多数据丢失,最后只得到了如下的沿甲图EF、M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乙和图丙。

(1)请你依据地形剖面图图乙和图丙,帮助科研所的研究人员判断该地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2)综合分析甲图,图中①、②两点相比较,海拔高度是①②,坡度是①②。(填大于或小于)
(3)综合判断③地位于④地的 ( )

A.东南 B.东北 C.西北 D.西南

(4)结合地形部位特点试在M、N、E、F四点中选择一处作为将来的居住重建地,并说明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茂密的森林,在明清时期,大量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尤以山东人最多。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入迁现象,称为“闯关东”。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导致了两地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1)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和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简述“雁南飞”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3)山东省经济增长迅速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4)东北是我国最大林区,长期以来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采伐以皆伐为主等;合理开发建设的具体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等。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回答问题。

(1)从地质作用看,长江三角洲主要是由流水__________作用而形成。从理论上分析,图中甲岛有不断向__________岸(南或北)靠拢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了我国最完善的城市体系,其中__________是服务范围最大的城市。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动力机制属于甲、乙、丙三种模式中的__________类型。
甲:对外开放最早→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乙: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丙:林、矿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3)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工业最发达的区域,试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分析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下图是由遥感提供的信息处理后绘成的我国东部某地地图,该地区最大海拔高度为268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从图上信息可以判断:该地区东部地形可能是___________,西部地形可能是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中信息简要评价本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__________ ____。
(3)图中A地农业发展中要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