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读东北三省和青藏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关于两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环水绕”概括了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高、寒”是青藏地区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 |
B.东北三省气候冷湿,辽东半岛长冬无夏;青藏地区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
C.与东北三省相比青藏地区铁路线稀疏,气候是造成这种差异的最重要因索 |
D.东北三省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丰富,青藏地区有丰富的新能源如太阳能、水能 |
图中阴影区域①②分别是松嫩平原和三江源地区,下列关于①②说法正确的是
A.①区域中分布着大面积的黑土地,沃野千里 |
B.②区域被誉为“中华水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C.①区域种植的农作物因为生长时间较短,各种养分积累多 |
D.②区域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
读下图,回答题。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 光照 B 热量 C 水分 D 地形该地区在我国可能分布在()
A 华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青藏地区 D 云贵地区
千烟洲“立体农业”、东南丘陵适宜种茶树生产的主导自然因素分别是()
A 土壤、热量 B 水源、地形 C 光照、水源 D 地形、土壤
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图回答题。C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 a曲线 B b曲线 C c曲线 D d曲线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
A 住宅区 B 工业区 C 商业区 D 文化区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题。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D城市热岛效应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
A 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降低
B 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C 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
D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