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地形图,回答问题。(10分 )
(1)我国自北向南依次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A 海;我国第二大岛屿B是 岛;福建省隔C 海峡与台湾相望。
(2)我国地势特点 ,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D 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E是我国素有“聚宝盆”之称的 盆地,从图中看,它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
(3)目前我国正在兴建的 工程,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东、中线已正式投入使用,大大缓解了北方缺水问题。F是 高原,土质疏松,缺乏植被保护,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在降水集中的 (“夏季”或“冬季”),尤其是暴雨期间,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该图是我国两个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B地区引进外资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2)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发展工业的限制性因素是。
(3)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三角升级面临着一定困境,究其原因是
。
(4)近期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给B地区传统出口加工工业带来巨大冲击,今后,该地区出口加工工业该如何应对
。
图20示意北半球某地区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读图回答问题。(1)用箭头 在图中C处画出此时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2)在图中用箭头分别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
(3)与丙地相比,丁地风速较(大、小),理由是 。
(4)从阴晴角度考虑,A地天气。仅考虑天气因素,A、B两地中昼夜温差小的是,原因是。
(5)该月份我国华北地区盛行 风;再过六个月,我国华北地区盛行 风。
图17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18为世界海陆分布局部图。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图17 中A、B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不同的原因是。
A季节为北半球的(季节),就全球而言,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偏。在图17 B季节中用箭头分别画出乙、丁两地风带的风向。
(2)常年受甲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其气候类型对应为图18中 地(填①、②、③、④),其气候特征可用19中(填a、b、c、d)图表示。
(3)图18 中①地区气候特征是,其气候成因是常年受图17
中(甲、乙、丙、丁)风带或气压带影响造成。
(4)A季节,图18中②海沿岸受(填甲、乙、丙、丁)控制,其降水特征是 。
(5)与图18中②海同纬度的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可能为图19中的(abcd),该气候类型的主要成因是。
图15为南半球俯视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5为北半球 (节气)日的太阳光照图。
(2)此时, 图15中C地正处于______(日出、日落),该日C地的昼长为 小时。ABC三地夜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
(3)图15中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ABC三点相比,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到大的排序是 ,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4)图15所示的日期,地球位于图16中的 (填数字序号)位置,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 (快、慢)。
(5)地球运行到图16中的 (填数字序号)位置时,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6)图16中当地球运行在 位置至 位置(填数字序号)期间,新西兰首都惠灵顿昼短夜长,且夜渐长。
读材料一到材料四,完成下列问题
读材料一到材料四,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该图示意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
材料二:山西省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
材料三、五大国主要产值、资源消费指标占世界比重(%)
国家 |
GDP (2003) |
工业增加值 (2003) |
钢消费量 (2003) |
煤炭消费量 (2004) |
石油消费量 (2004) |
中国 |
11.8 |
22 |
26.62 |
34.44 |
8.19 |
日本 |
6.6 |
7.1 |
7.94 |
4.35 |
![]() |
美国 |
20.1 |
16.5 |
![]() |
20.31 |
24.89 |
材料四、中美两国自然资源损失占世界比重变化
(1)读材料一,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自然原因。
(2)简述1990年以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3)读材料二所示生产模式与单纯输出煤炭相比,主要的优势有哪些?
⑷材料三、四中反映出中国目前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
其原因是、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⑸请描述中国与美国自然资源占世界比重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