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政治制度……
材料二 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以来求独立、求解放、求发展、求富强的必然。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先后实现了三次历史性转变,即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材料三 1979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随着农村改革的成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
材料四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1)材料一中近代历史上的中国人为了“梦想有西方的政治制度”而做出的具体实践活动是什么?
(2)材料二中“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中国又是在哪次会议后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3)材料三中“农村改革”指的是什么?它的成功产生了什么影响?
(4)根据上述四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梦”今天正在逐渐变为现实,你认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条件有哪些?
(12分) 材料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另一史实是什么?
(2)材料二是哪位皇帝的名言?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该皇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3)该皇帝和他的后继者为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分别设立了哪两个管辖机构?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请回答:
(1)此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什么太平盛世?
(3)试举一列说明为实现此盛世该皇帝采取的治国措施
(14分) “ 十年寒窗无人问,金榜题名天下知。”
(1)材料中的“金榜提名”指的是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什么重要制度?该制度首创于哪个朝代?(4分)
(2) 请列举对该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作出重要贡献的两位唐朝皇帝。(4分)
(3) 该制度的创立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请回答:
(1)请问诗中“此河”指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期间修建的什么河?
(2)如果一位东北米商想要借助此河从北往南运粮食,他的船将会先后经过“此河”的哪四段?
(3)“此河”的修建对隋朝及后世最大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和民主。面对这种形式,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之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材料二: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中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谈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2)面对材料一的情况,中共做出了怎样的决定?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钟山风雨起苍黄”中的“钟山”是指什么地方?
(4)“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何时开始的?
(5)此一役的结局如何,有何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