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史上,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大国之间博弈较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都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和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时,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冒险,因此战争不可避免。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下》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材料二: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国进入战争状态。
——罗斯福在美国国会的演讲
(2)材料二中罗斯福所说的“遗臭万年的日子”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名称是什么?为了尽快打败法西斯国家,1944至1945年,美国参与、采取了哪些重要的反法西斯行动?(至少两例)
材料三:2015年3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日期间表示,德国之所以在战后能够重新屹立于国际舞台,是因为它敢于正视自己在二战中所犯下的罪行,从而获得邻国的尊重和谅解。……日本从战争结束的那天起,就一直不承认自己的失败,一直在掩盖、修饰自己的罪恶,愚弄国民、推卸责任,把侵略战争说成是“自存自卫和亚洲和平”的战争,把亚洲殖民化说成是“大东亚共荣”。自安倍第二次执政以来,通过压制舆论、挟裹国会等手段,大力推动扩军备战的“新安保法制”。不难看出,日本政府已经打算彻底放开自卫队的手脚。
(3)根据材料三说明现在的德国和日本对二战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你怎么看待日本安倍政府的行为?
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悠久,历代封建统治者都积极采取措施巩固封建统治,影响深远。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图一中人物是谁?他在中国历史上作出的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图二中结构图反映的是秦朝首创的哪一制度?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央政府设置了“三公”,其中分管行政是哪一职位?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了哪一行政制度?
(3)为了巩固封建统治,该统治者在经济、文化和思想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材料二: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根据材料一回答:
(1)这句话是谁说的?他创造的新的诗歌体裁是什么?其代表作是什么?
(2)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根据材料二回答:
(3) 孔子生活在什么历史时代?
(4)孔子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5)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哪些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也,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请回答:
(1)“然操遂能克绍”是指什么战役?
(2)从文中看诸葛亮给刘备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这个谋略在此后有何成功的实践?
(3)刘备三次去请诸葛亮,历史上把这一故事叫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王嬴政任用许多能干的人,如李斯、蔚缭、王翦等。其中,蔚缭是当时的军事家,当秦王发现这位军事人才时,竟然放下国王架子,“依法食饮与缭同”,后来任命他为统管军事。
材料二:汉武帝即位时,下诏令各郡县推举人才,由他亲自出题。通过这样的考察,他发现了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对出身低微的人,他也能破格录用。如出身奴仆的卫青,做到了大将军。
请回答:
(1)请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秦王嬴政、汉武帝的最大历史贡献。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秦王嬴政、汉武帝在为政治方面有何共同点?
(3)除了材料中提到的措施外,秦王嬴政、汉武帝刘彻在思想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分别有何影响?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1)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请问他任用了谁进行改革?
(2)战国时期,使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改革是什么?
(3)北魏孝文帝也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他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