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测量二极管在不同正向电压(最大正向电压为1.25 V)时的电阻。他选择的器材有:0–10的滑动变阻器;量程为3V、内阻约为3 kΩ的电压表;电动势为1.5V的电源;一只多用电表。
(1)他先将多用电表选择开关旋至“×10”挡,调节好多用电表,将二极管两极与表笔相接,多用电表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时,则二极管的正极与多用电表的 (选填图甲中“A”或“B”)相接。
(2)他再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旋至“10mA”挡(内阻约为5 Ω),将其接入图乙所示电路。
① 多用电表B插孔应与图乙中的 (选填“7”或“8”) 连接。
② 闭合开关,电压表指针指在约1.25 V处,电流表指针指在约5.00mA处,接着左右移动滑片,两表指针几乎不动。由此可以推断:电路中 (选填图中表示接线柱的数字) 之间出现了 (选填“短路”或“断路”)故障。
U(V) |
1.13 |
1.19 |
1.21 |
1.23 |
1.25 |
I(mA) |
0.06 |
0.50 |
1.00 |
2.00 |
5.00 |
R(![]() |
18833.3 |
2380.0 |
1210.0 |
615.0 |
|
③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将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记录在右表中,并算出对应的电阻。电压为1.25V时,二极管的电阻为 。
④ 为了更准确地测出不同电压下二极管的电阻,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条件下,对实验电路提出改进建议: 。
(1)远古时代,取火是一件困难的事,火一般产生于雷击或磷的自燃.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出现了“钻木取火”等方法.“钻木取火”是通过________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把________转变成内能.
(2)某同学做了一个小实验:先把空的烧瓶放入冰箱冷冻,
一小时后取出烧瓶,并迅速把一个气球紧密地套在瓶颈上,
然后将烧瓶放进盛满热水的烧杯里,气球逐渐膨胀起来,如
图11-1-4所示.这是因为烧瓶里的气体吸收了水的
________,温度________,体积________.
测定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时,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长木板水平固定.
(1)实验过程中,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______(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上.调整定滑轮高度,使___________.
(2)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测得木块的质量为M,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木块的加速度为a,则木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_.
(3)如图为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带动纸带运动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s1=3.20 cm,s2=4.52 cm,s5=8.42 cm,s6=9.70 cm.则木块加速度大小a=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F与F′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
李泳探究小组在实验室探究弹簧的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过程如下:
[猜想与假设]
弹簧的弹力和弹簧伸长成正比关系.
[设计与实验步骤]
a.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b.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然后在弹簧下端分别悬挂100g、200 g的钩码,记下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
c.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整理器材,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钩码质量m/g |
0 |
100 |
200 |
标尺刻度L/cm |
15.0 |
20.10 |
24.96 |
[交流与评估]
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画出L-m图象,如图所示.李泳探究小组根据图象分析,否定了原来的猜想,得出“弹簧弹力和弹簧长度成正比”的结论.
①你认为该小组所得结论对吗?________.(填“对”或“错”)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李泳小组在[设计与实验步骤]中存在的一项严重不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每一级台阶的高度和宽度都是0.4m,一球以水平速度由第一级台阶上抛出欲打在第五级台阶上,则水平速度v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如图所示,在直角三角形区域ABC内存在着平行于AC方向的匀强电场,AC边长为L,一质量为m,电荷量+q的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0从A点沿AB方向进入电场,垂直通过BC边的中点,则粒子从BC出来时的水平分速度vx=________,电场强度的大小E=_________。
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所用的钩码每只的质量为30 g.实验中,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加挂在弹簧下端,稳定后依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在表中.(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取g=10 m/s2)
记录数 据组 |
1 |
2 |
3 |
4 |
5 |
6 |
钩码总 质量(g) |
0 |
30 |
60 |
90 |
120 |
150 |
弹簧总 长(cm) |
6.00 |
7.11 |
8.20 |
9.31 |
10.40 |
11.52 |
实验需要的器材,除铁架台、弹簧、钩码若干、三角板、坐标纸、重垂线、铅笔之外,还需要的一件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表中所列6组数据,在图乙坐标系中作出弹簧弹力大小F跟弹簧总长度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线。
根据所画函数图线,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某同学画图象时横轴没取弹簧总长,而是取了弹簧的伸长量,结果其图象没有经过坐标原点,如图所示,请你帮他分析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_____________ 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