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描绘小灯泡I-U特性曲线”实验中,超超同学用所给的器材连接电路,其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她按连接的电路进行实验。实验时,她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并记录电表的示数。
(1)如图甲所示为超超同学连接的实物线路,你认为连接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错误”)
(2)开关闭合之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置于_______端(选填“A端”或“B端”)
(3)超超在实验中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其中一组数据有明显的错误,请你判断错误的是第 组。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I/A |
0.12 |
0.21 |
0.29 |
0.34 |
0.380 |
0.42 |
0.45 |
0.47 |
U/V |
0.20 |
0.40 |
0.60 |
0.80 |
1.00 |
1.20 |
1.40 |
1.60 |
(4)如图乙所示是超超同学某次测量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则电流表读数为 A ,电压表读数为 V。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等6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本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220V、50Hz”的交变电流。如图,他将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A对齐。
(1)打点计时器在打B、C、D、E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表:
vB |
vC |
vD |
vE |
0.12m/s |
0.16m/s |
0.25m/s |
从图中可先读出AC两点间距为cm,及AE两点间距为cm,再来计算vD=________m/s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根据(1)中得到的数据,试在图中所给的坐标系中,画出v-t图象,并从中可得出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49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________。(填“大”或“小”)
为了测量某一弹簧的劲度系数,将该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自由端挂上不同质量的砝码.实验测出了砝码的质量m与弹簧长度l的相应数据,其对应点已在图上标出.(g=9.8m/s2)
(1)作出m-l的关系图线;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在用电压表、电流表测两节干电池串联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时,除备有被测电池、电键和足量导线,还备有下列仪器可供选择:
A.电流表(0~0.6A)
B.电流表(0~3A)
C.电压表(0~3V)
D.电压表(0~15V)
E.滑动变阻器(10Ω,2A)
F.滑动变阻器(50Ω,1.5A)
(1)应该选用的仪器是(写出的字母);
(2)一学生用以上仪器测得如下表所示数据,根据数据,在坐标轴上画出U-I图象;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U(V) |
2.70 |
2.50 |
2.30 |
2.00 |
1.80 |
1.62 |
I(A) |
0.08 |
0.16 |
0.25 |
0.36 |
0.45 |
0.50 |
(3)从图中可得出电源电动势为V,内电阻为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了多种方案来测量滑块与斜面、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滑块与斜面、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其中一种方案所用的测量工具只使用了刻度尺,该方案的做法如下:
(1)将滑块从如图装置的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滑下,当滑块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在C点.
(2)此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所填物理量应用字母符号表示并说明字母符号的物理意义)
(3)的表达式为:
=.(用(2)中字母符号表示)
(4)为了使测量尽可能精确,应改变进行多次测量,求的平均值.
(5)考虑滑块滑至斜面底端B时,因与水平面碰撞仅保留了水平分速度而进入水平轨道,则所测得的.(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实验中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通过改变小托盘和砝码总质量m来改变小车受到的合外力,通过加减小车中的砝码来改变小车总质量M.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图乙为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中的一部分,取0、1、2、3、4、5、6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 x1=3.20cm,x2=4.74cm,x3=6.30cm, x4=7.85cm,x5=9.41cm,x6=10.96cm.
(1)由上述数据计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本实验的目的是为研究加速度、质量、合外力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故实验中应采用的实验研究方法是.
(3)若在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得到了如图丙所示的图像,则该图像不过原点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