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活性较强,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以下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 min后失活。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 cm)。
主要试剂及仪器:麦芽糖标准液、5%淀粉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作麦芽糖梯度液。取7支干净的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表加入试剂,再将试管置于60℃水浴中加热2 min,取出后按试管号顺序排列。
试剂 |
试管号 |
||||||
1 |
2 |
3 |
4 |
5 |
6 |
7 |
|
麦芽糖标准液(mL) |
0 |
0.2 |
0.6 |
1.0 |
1.4 |
1.6 |
2.0 |
蒸馏水(mL) |
2.0 |
1.8 |
1.4 |
1.0 |
X |
Y |
Z |
斐林试剂(mL)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步骤二: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制备淀粉酶溶液。
步骤三: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置于70℃水浴中15 min,取出后迅速冷却。
步骤四:另取四支试管,编号A、B、C、D,向A、B试管中各加5mL5%淀粉溶液,向C、D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已经处理的酶溶液(忽略其中含有的少量麦芽糖)和蒸馏水,将四支试管置于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 min,然后将C、D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入到A、B试管中,摇匀后继续在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 min。
步骤五:取A、B试管中反应溶液各2 mL分别加入E、F试管,然后向E、F试管分别加入 , ,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分析:将E试管中颜色与步骤一中获得的麦芽糖标准液进行比较,获得该试管中麦芽糖浓度,并计算出α—淀粉酶催化效率。
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 。
(2)步骤一的5~7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的量(X、Y、Z)分别是 (单位mL);该步骤的作用是 。
(3)实验中B试管所起的具体作用是 。
(4)请补全步骤五的做法 , 。
(5)若要测定另一种淀粉酶的活性,则需在步骤 进行改变。
(6分)下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括号中填图中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1)图中②属于______免疫,③属于______免疫。
(2)A、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3)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当它初次侵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___(填编号)过程发挥细胞免疫作用;当它再次侵入人体后,人体主要通过④⑥过程发挥免疫作用。
(4)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④⑤,其反应特点是_________。
(9分)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发生联系的“语言”。下图是人体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字母A~C表示信息分子,数字表示相关生理变化。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相关信息分子的名称:A______、B______、 C______。
(2)若下图表示人体受寒冷刺激时下丘脑细胞接受电信号刺激前后,膜内外两侧电位差的变化,则图中a段表示___电位,b点时Na+___(填“内”或“外”)流。
(3)人体内信息分子A的分泌量受到____________和甲状腺激素两种信息分子的调节,其中甲状腺激素对A分泌的调节属______调节。
(4)模式图中发生的生理变化①是肾小管、集合管对_________增强,②是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__________________。
(12分) 豚草是原产自北美的植物,其花粉是北京地区主要的过敏原。下图甲示我国北安河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此地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
(1)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
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____;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很显然,豚草与表中所列本地植物呈___关系,它们相互争夺_________。调查结果表明,豚草具有生存优势。
(3)豚草的花粉可引起很多人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医学上认为,过敏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发生的反应。
(4)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城市绿化在选择物种时应尽量____________。
(5)请在坐标图乙(图一)中绘出豚草和灰绿藜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6)如图二的甲图表示某段时间豚草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请在图二乙图中绘出种群增长率的变化曲线。
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两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与隐性个体(aabbdd)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直翅有刺刚毛:残翅弯翅有刺刚毛:长翅直翅无刺刚毛:残翅弯翅无刺刚毛=1:1:1:1,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交叉互换):
(1)以上三对等位基因存在于F1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F1减数分裂时,从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分析,能发生自由组合的基因是()
①A、a 与B、b②A、a 与 D、d③B、b和D、d
(3)根据以上分析,在下图中,将这三对基因标在F1体细胞染色体上的相应位置:
某单子叶植物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二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二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呈棕色。现提供以下四种纯合亲本如下表所示:
(1)若通过花粉形状的鉴定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选择亲本甲与亲本____杂交。
(2)若通过花粉粒颜色与形状的鉴定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杂交时可选择的亲本组合有_______________。将杂交所得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统计花粉粒的数目,预期花粉粒的类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花粉的花粉形状只由产生花粉粒的亲本基因型决定,则甲和丙杂交得到的F1植株产生的花粉粒经涂片染色后,预期花粉粒的类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1植株自交得F2,则F2产生的花粉粒经涂片染色后,预期花粉粒的类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