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
| B.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 |
|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
| D.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
右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
B.①中渗透压过高时,下丘脑某些 细胞分泌增强 |
| C.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 |
| 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上升 |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系统的调节离不开兴奋的传导 |
| B.兴奋必须在完整的反射弧结构中才能产生 |
| C.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 |
| D.人的神经系统是分级调节的,通常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
据右图分析,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 |
| B.在c处给一足够强的刺激时,钾离子从上往下流引起膜电位变化 |
| C.假设这是突触前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 |
| D.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会与水面接触 |
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最重要的证据是
A. 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 |
| B.杂合子自交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 |
| C.两对相对性状杂合子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 D.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空后代发生1∶1的性状分离比 |
科研工作者对某种常见病进行调查,得到如下结果:①同一地区发病率因环境因素的巨大变化而出现明显变化②同卵双胞胎的发病情况高度一致③在某些种族中发病率高④不表现明显的孟德尔遗传方式⑤发病有家族聚集现象⑥迁徙人群与原住地人群的发病率存在差别。由此推断该病最可能是
A 只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遗传病 B.只由环境因素引起的一种常见病
C.单基因和环境共同导致的遗传病 D.多基因和环境共同导致的遗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