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实验条件受限制的情况,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小柯测量食盐水密度,能找到的器材有:两个相同的透明杯子、清水(ρ=1克/厘米3)、食盐水、记号笔和托盘天平。因为没有量筒,液体体积无法直接测量,小柯想到借助于V食盐水=V的方法,用天平测得m1=52.0克、m2=132.0克、m3=141.6克,利用三个数据完成了食盐水密度的测量。他的测量过程与方法如下图。

结合实验图解,ρ食盐水=        克/厘米3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室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以下器材:
“5Ω、10Ω、15Ω、20Ω”的定值电阻各1个,“15Ω 1A”的滑动变阻器一个,电流表,电压表,电源,开关和导线若干。
(1)根据如图所示的实物图,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选填“左”或“右”)端。
(3)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记录的电流表与电压表的示数如下表所示,请在答题卡图示坐标纸上描点画出U-I图像,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4)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先将5电阻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再分别改接10、15、20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当改接20的电阻进行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电压表的示数始终无法达到1.5V。经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各元件均完好,请你找出一种可能的原因:

(7分)小亮为了测量滨州特产“冬枣醋”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小亮为了测量滨州特产“冬枣醋”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 处,然后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了以下四项操作,如图所示: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B.将部分冬枣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冬枣醋的总质量m1 C.将烧杯中冬枣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冬枣醋的体积V;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冬枣醋的总质量m2;以上操作步骤中有一步是多余的,它是步骤(选填步骤序号)

(3)由图可知待测冬枣醋的质量为g,体积为 cm3,冬枣醋的密度为g/cm3

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想起了走过教学大楼门厅内的大平面镜时的情景:靠近镜子时,感觉自己的像变大了,远离镜子时感觉像变小了。自己的感觉对吗?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时进行了实验探究。小时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的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当把蜡烛B移动到某一位置的时候,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测量并记录此时物、像和玻璃板之间的位置关系。
(2)多次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平面镜后移动蜡烛B,发现总能找到一个对应位置,在镜前从不同角度观察,蜡烛B与蜡烛A的像均重合,测量并记录每次实验的相关数据。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能验证小明感觉的是步骤(选填(1)或(2));
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③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像(选填“虚”或“实”)。

某同学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电路图如图所示。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在不断开开关的情况下,该同学滑动滑动变阻器,使滑动变阻器阻值减小。并正确读出数据如下表:

数据序号
1
2
3
4
5
6
7[
8
电压U/V
0.1
0.2
0.6
0.8
1.0
2.0
2.5
3.0
电流I/A
0.08
0.14
0.28
0.34
0.36
0.46
0.48
0.50
发光情况
不亮
不亮
微亮
微亮
较亮
较亮
明亮
很亮


(1)从表中数据可以判断电流表选用档(选填 “0---0.6A”或“0---3A”);小灯泡的电阻随亮度的增大而(选填 “增大”或“减小”或 “不变”);
(2)在给出的坐标系中用光滑曲线画出小灯泡的I—U图象;

(3)计算出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的电阻值;
(4)如果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工作30s,计算出小灯泡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小刘同学想测量某一定值电阻的阻值Rx(大小约在10---20之间)。手头有如下器材:待测电阻Rx、电流表一只(自身电阻不计)、滑动变阻器一只(电阻从0变化,最大Rm=10)、单刀开关一个、电源一个(电源电压不变,大小未知)、导线若干。
(1)他想在一个电路中测量待测电阻,请你帮他画出电路图;
(2)用已知量和测量量写出待测电阻表达式Rx =(简要说明各个字母的含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