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六十年来,台湾经济实现了快速成长。读“台湾经济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台湾经济第Ⅰ、Ⅱ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第Ⅰ阶段是典型的“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②第Ⅰ阶段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
③第Ⅱ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大量优质劳动力和国外投资
④第Ⅱ阶段产业附加值高、经济发展迅速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第Ⅲ阶段是台湾重化工业阶段,重点发展化纤、塑料、橡胶、钢铁等重化工业。其优势区位条件是( )
| A.岛内广阔的市场 | B.矿产资源丰富 |
| C.海岛多港口 | D.大批高素质从业人员 |
下列关于地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租由距市中心的远近决定,由市中心向外直线递减 |
| B.在工业、商业、住宅各种活动中,商业在市中心的付租水平最高 |
| C.一个地区的社会声誉不影响该地区的地租 |
| D.地租水平与历史因素无关,它是由行业竞争决定的 |
根据自然条件与用水需求等因素判断,下列四组国家中,水资源都非常紧缺的一组是
| A.埃及、新加坡 | B.巴西、阿根廷 | C.英国、以色列 | D.美国、墨西哥 |
2010年1月,海地发生7.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2月,智利发生8.8级地震,数百人丧生。下图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两次大地震
| A.能量源自地球内部 |
| B.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 |
| C.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 |
| D.遇难人数的多少完全取决于震级的大小 |
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点是
| A.终年光照充足 | B.全年降水分配均匀 |
| C.雨热同期 | D.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 |
图为某大陆与相邻海洋的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包含的大面积的陆地和海洋是
| A.亚洲、太平洋 | B.澳大利亚大陆,印度洋 |
| C.北美洲、太平洋 | D.南美洲、大西洋 |
甲处等温线明显向南凸出,原因是
| A.受冷空气南下的影响 |
| B.受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 |
| C.受千岛寒流的影响 |
| D.受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 |
由13人组成的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于2004年12月12日从中山站正式启程,行程1200多公里,于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点16分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一A),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南极冰盖最高点的蓝天之下。回答下列各题。
五星红旗飘扬的方向为
| A.东南 | B.西北 |
| C.正东 | D.正北 |
下列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洲海拨高度仅次于非洲,居世界第二位 |
| B.该季节南极地区出现臭氧层空洞 |
| C.冰穹—A位于东半球 |
| D.考察队员向冰穹一A前进的全过程中北半球白天越来越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