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寒效应”是指由于水汽蒸发而引起体感温度低于实际温度的现象;“风寒效应”是指因风所引起使体感温度较实际气温低的现象。据此回答下题。下列关于水寒效应、风寒效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水寒效应”是通过潜热输送将热量释放到大气中,体温并不一定降低 |
B.“水寒效应”与“温室效应”一样,热量的传递方式都是潜热输送 |
C.“风寒效应”通过大气运动将身体周围热空气带走,体温并不一定降低 |
D.“风寒效应”与“温室效应”一样,都是关注大气温度 |
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身体潮湿时散失体热速度是干燥时的25倍,是因为风寒效应在起作用 |
B.冲锋衣与羽绒服都能防寒,是因为克服了水寒效应 |
C.初到上海生活的东北人冬季会感觉更冷,是因为水寒效应 |
D.印尼坦博拉火山1816年大爆发致使当地这一年无夏天,是因为有风寒效应 |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城镇分布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对当地工业区位选择起主导作用是
A.原料、交通 |
B.劳动力、市场 |
C.市场、科技 |
D.科技、交通 |
下列最有可能成为该区域中心城市的是
A.淄川 | B.张店 | C.黑旺 | D.王村 |
读奥地利位置图和奥地利1981-2001年人口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该国的地势特点
A.东北高,西南低 | B.西北高,东南低 |
C.西南高,西北低 | D.西南高,东北低 |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国
A.西部人口密度大,东部人口密度小 |
B.北部人口增长快,南部人口增长慢 |
C.中部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密度小 |
D.西部人口增长速度快,中部人口增长慢 |
依据图中人口变化特点,可以推测1981-2001年该国
A.西部城市化程度高 |
B.东北部经济发展速度快 |
C.中部地区人口老龄化严重 |
D.东北部人口最先进入人口老龄化 |
下图为“某县1963年设县开始到1975年时的城市简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将县设置在该地区的原因是()
A.该地为水陆交通枢纽的地区 |
B.地形平坦、水运便利、有充足的水源 |
C.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
D.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
该地的水运码头十分优良,几十年来没有淤积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A.该河段位于三峡峡谷地区,水流湍急 |
B.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向右偏,冲积北岸所致 |
C.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向左偏,冲积北岸所致 |
D.处于河流的凹岸,河水冲刷严重 |
图为甲、乙、丙、丁四地某日太阳日出、正午、日落方位和日出日落的北京时间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乙地位于丁地的
A.正南方 | B.正西方 |
C.东南方 | D.西北方 |
有关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天四地的日出、日落方位不变 |
B.在甲地不会有企鹅活动 |
C.丙地全年降水稀少 |
D.丁地可能位于俄罗斯境内 |
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用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该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态呈
A.同心圆状 | B.扇形状 | C.多核心状 | D.条带状 |
甲、乙、丙、丁四处中,宜新建重工业园区的是
A.甲处 | B.乙处 | C.丙处 | D.丁处 |
该城市的规划主要是为了
A.加强对外联系 | B.充分利用土地 |
C.改善城市环境 | D.降低城建投资 |